分享

叶修德 | 怀念柴时道老师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0-09-09

怀念柴时道老师


文/叶修德


柴时道,笔名谷人、大风、友沫,族内称马叔,浙江省宁海县人(1918—1994)。现代艺术教育家、画家,他开启了宁海县现代美术教育先河。

柴时道画作

柴时道老师是我读中学时的美术教师,戴一副眼镜,从未见他酗酒吸烟,整天笑嘻嘻的,对美术造诣颇深。柴老师教学胸有成竹,不用备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象别的老师忙忙碌碌。

可惜我天资迟钝,又是大山的孩子,接触美术较少,沒有美术细胞,美术课成绩较差。但柴老师从未对差生另眼相待,总是抱一腔情愫,时不时把差生叫去开小灶,距离攸然拉近,从沒有师道尊严的架子。

柴时道

柴老师画画得出名,人又忠厚,县展览馆时把柴老师拉去帮忙,县展览经设在城隍庙,与县文化馆同一地点。我作文成绩还可以,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从未超时间拖拖拉拉。听在县城有亲戚的同学谈起,县文化馆可以投稿,有刊物可以刊登本县工农兵业余作者的稿件。初生牛犊不怕虎,写了几首小诗(四句八对,但不懂平仄),以及自编的一首歌曲(世代歌唱毛泽东),简直乱弹琴,现在忖忖是一个大笑话。班门弄斧。那时名著被封,新著千篇一律,内容基本雷同,没有好的作品,沒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在业余活动中陶冶人的情操。第一次投稿,根本没有稿件录用的想法。想勿到一个月后,接到县文馆赵秀仁老师修改后刊登在县文化馆一本油印的刊玚上,一首小诗刊登在县文化馆铅印的刊物上。我简直是瞠目结舌,县文化馆根本没有熟悉的人,赵秀仁老师还给我来信鼓励。待我结束中学时代的学生生涯,到县文化馆开创作会议时,赵秀仁老师告诉我,县文化馆收到中学生的稿件时,感到很惊奇,因为那时中学生投稿,根本没有,赵秀仁老师是县文化馆音乐干部,音乐稿件很缺乏,当然引起重视,来稿地址是力洋中学,柴老师在力洋中学教美术,二人年纪相仿,谈起此事,柴老师极力推荐,以赵老师的水平,修改一首小歌曲,是家常便饭,随手动几笔就可以。所以讲,紫老师,赵老师是我向刊物投稿引路的恩师。赵老师还来信,介绍县文化馆的刊物编辑及本县重点业余作者,以后我与县文化馆沈煜生馆长,徐祉瑞老师,袁哲飞老师相识,是柴老师,赵老师搭桥的作用。

柴时道《自画像》石板刻

因我天生愚纯,是一个大笨蛋,没能图形矫健越众而出,停留在喝白开水的水平上,沒有达到柴老师的心意。离开学校后,在胡陈港堵口时,在县委办公室陈去生老师,县电影站水其星老师,县文化馆袁哲飞老师,及县委宣传部指导下,编写小戏,曲艺自编自演节目,并负责工地黑扳报工作。有一天,我碰到来前横平岩大队家访,顺便到堵口工地看看的柴老师,师生碰面当然很高兴,柴老师问起黑板报画报头的事情,我面露羞赧之色,因我胸无多墨,纯粹心血来潮,勉强乱涂一气。柴老师讲,要对生活有所体悟,与现实融于一体/不能蜷缩寂寞匣子里步他人后尘。要有丰满动人的旋律:袅动灵魂的火焰。那时节,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我们每餐五分一碗的菜汤或一角一碗的豆腐菜羮,寻稍微体面一点的菜肴。尽学生之谊,到食堂开后门购了五角一碗的菜肴,敬师尽已之谊,柴老师相当高兴,说是饱含挚诚至意深情的招待。



后来,我连续好几年身体虚弱家中子女尚幼,山村收入低得可怜,沉陷于日常冗长而沉闷的柴米油盐奔波中,难以人往高处走执着铺成一层高于一层的台阶,难以顾及其他事情。直到在宁海报上看到纪念柴老师的文章,才得知柴老师驾鹤西去,很悲痛。

今日农忙中抽时间休息,喘一口气,写一短文,纪念柴老师。






叶修德,笔名光不染农民,农闲时爱好看书看报,写点小作品自乐,有作品在中央,省,市,县文艺刊物,广播电台发表,搜集整理民间故事集(宁海民俗故事),被县档案馆编印成册,因忙于农活,作品都是小儿科。

□编辑:叶寒
□图片: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