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功成而弗居

 淋浴阳光书屋ch 2020-09-29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这几句是老子相对论的阐述。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和容易互相矛盾而促成,长和短互相比较才形成,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分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这是永远如此的。

如此美的韵律排比句,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无限魅力。朗朗上口,字字珠玑。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相对而产生的概念。人生从生命一开始到最终走向坟墓,从来没有终止过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享受幸福和喜悦,还是体验迷茫和无奈,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即是如此,面对荣辱,得失,成败,哀乐,爱怨为何不能坦然处之?

其实,矛盾的产生是因为人们的头脑中有了知识的概念。大道无言,大道无际,它孕育了天地万物,并使天地万物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巨大威力,但人们始终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描述,任何概念和范畴都是牵强的。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侍,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是老子的政治论,他主张“无为而治”。老子口中的”圣人“所说是有道的人。圣人明白大道的绝对性,所以他们才能抛弃和超越人类的自私和贪婪,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来对待人和事,这种无所作为的处世哲学,看似消极,其实是一种真正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对人类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

今天看来,人们似乎已经接受了“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在磕磕绊绊的人生旅途中,有太多的事,真的非人力所能改变,人和自然只能和谐共处。所谓的“无为”,恰恰如同太极的四两拨千斤,教导人们在顺势而生中避免做许多无用功,其实蕴含着大智慧。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理解“圣人行不言之教”的,我的理解是默默身教作为而无需言传。虽为“不言”,但身体力行去做就是一种时时存在,潜移默化的教导,这种教导比言传更加有效且效果根深蒂固。

在我们日常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无论学校做了如何的教育,子女身上举止言行总留有“家长的影子”,这就是家庭环境中家长行为的影响。即便很多并非言传,却已“身教”。身教的榜样力量永远胜过言传。我们虽做不了圣人,但一定要有一颗向圣人学习的决心,很多事就能更加看得开,看得准了。

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要取得一点点小成绩就骄傲自满,若是真正懂得了得到和失去,只是一种相对转化的概念,就不会再有居功自傲的幼稚心态了。”功成而弗居“,恰恰因为不居功,那一点点功绩才更值得尊重而不会失去。

懂得了这个道理,也就学会了谦逊与内敛,无论为政为人都是优秀的人生品质和处世哲学。在这一点上,曾国藩功成身退,明哲保身的例子就很值得人们思考。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让万物兴起而不加倡导,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看似“无为”,实则“有道”。只有通达大智大慧的人,才有如此开阔的心胸和视“有”“无”为一体的无私无欲的做法。一般人真的很难达到这种境界,所以才为“凡夫俗子”,所以才难理解“圣人”的人生高度。

收获: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做好自己能做的事,顺其自然的生活。“功成而弗居”,学懂悟透谦逊内敛,工作生活中永远不可居功自傲,才能让自己活的踏实、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