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二百二十一: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514年,鲁昭公二十八年,猪年(丁亥年)。这一年,《春秋》记载“三葬两卒”,几乎全是死葬之事,只有“公如晋,次于乾侯”有点生机,但被“大大爷”鲁昭公也搞得不着边际。鲁国发生“斗鸡之乱”后,被鲁国“三桓”斗败的鲁昭公,第一时间没有投奔国际“老大”晋国,而是跑到了国际“准老大”齐国。后来的一系列情况表明,“二把手”就是“二把手”,拿不了“一把手”的事,齐国限于国家安全战略、晋老大的威慑、和鲁国“三桓”的实力等因素,没法送鲁昭公回国复辟,只是攻取了鲁国的郓地,把鲁昭公安排在那儿,形成了“一郓一鲁”、“一鲁昭公一季平子”的“鲁分两国”局面,尽管鲁昭公不断去齐国催促,但换来的是齐景公的不耐烦和不尊重。心灰意冷的鲁昭公,只好回过头来找晋老大帮忙解决此事,但这位“大大爷”却把求人之事变成了要别人“八抬大轿”来接,才肯去晋国求援,最终导致了晋国让鲁昭公在乾侯等着的局面。晋国新的第一卿魏献子有“近不失亲,远不失举”的义举,孔子老先生引用《诗》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意思是,说话办事永远符合于天命,自己赢得福禄寿禧。孔子是认可和赞同个人修养的,认为合于道义的言行,是对国家的忠诚、对亲朋的友善、对自己的负责,必然会给自己求得福寿多多的。而鲁昭公先生明显不符合这一标准。世间多少人和事,合于道义有几许?

       二十八年,春,王三月,葬曹悼公。公如晋,次于乾侯。夏四月丙戌,郑伯宁卒。六月,葬郑定公。秋七月癸巳,滕子宁卒。冬,葬滕悼公。”

       孔子老先生用48字记载今年6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鲁昭公去晋国,在乾侯等待晋国接见,这表明齐国和晋国都不待见这位“大仙”。

           (一)

            “二十八年,春,王三月,葬曹悼公。”

        鲁昭公二十八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三月,曹国安葬了国君曹悼公。

        按“诸侯五月而葬”的礼制,曹悼公的葬期有六个月,所以算延缓的情况。虽然说过早安葬表示没有哀思,但过犹不及,晚了也不是什么值得称道之事。曹悼公之后,是其子曹声公姬野即位。

 

            (二)

           “公如晋,次于乾侯。”

        鲁昭公二十八年,春季,鲁昭公到晋国去,在乾侯等待晋国接见。

        齐侯卑公,故適晋。子家子(子家羁)说:“有求于别人,而又跑去安安稳稳地住着,有谁还来同情您,还是到我国和晋国的边境上等着好。”想让鲁昭公在晋国边境上以待晋命。鲁昭公不听,派人请求晋国来人迎接。晋国人说:“上天降祸鲁国,君王淹留在外,也不派一个人来问候寡人,而是跑去安安稳稳地住在甥舅的国家里(齐国),难道晋国还要派人到齐国迎接君王?”让鲁昭公到晋鲁两国的边境城邑乾侯(晋地,今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东南),然后派人迎接。鲁昭公不能听从子家子之言,所以自取其辱。

 

          (三)

          “夏四月丙戌,郑伯宁卒。”

        鲁昭公二十八年,夏季,四月十四日,郑国国君郑定公死了。

        郑定公是一位有福气的国君,他在位期间,郑国有子产、子太叔游吉等贤能之士主持国政,让郑国摆脱了前辈位“谁强从谁”的“墙头草、顺风倒”态势,坚定地与晋国为首的中原诸侯国站在一起,加上楚国的内忧不断北进乏力,郑国得以自立于诸侯之林。郑定公死后,其子郑献公趸(chài即位。

        《春秋左氏传》记载了晋国祁氏和羊舌被灭的情境。晋国的祁胜和邬臧互相交换妻子,这可能是见于史的最高的换妻记载吧。晋国大夫祁盈(祁恩,祁午子)准备逮捕他们,去问司马叔游(女齐之子)。叔游说:“《郑书》有这样的话:‘嫉害正直,这样的人多的是。’无道的人在位,您恐怕不能免于祸患(世乱谗胜啊!)。《诗》说:‘百姓的邪恶很多,自己不要再陷入邪恶(《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板》)。’暂时不执行,怎么样?”祁盈说:“对祁氏私家的讨伐,和国家有什么关系?”于是就逮捕了他们。祁胜贿赂下军佐荀跞(知文子,智文子),荀跞为他在晋顷公面前说话。晋顷公逮捕了祁盈,祁盈的家臣说:“同样是一起被杀,宁可让我们主子听到祁胜和邬臧的死讯,我们也可以痛快一下。”就杀了这两个人。

        夏季,六月,晋顷公杀了祁盈和杨食我(羊舌食我),杨食我,是祁盈的党羽,并且帮着祁盈作乱,所以杀了他,于是就灭亡了祁氏、羊舌氏。起初,叔向(羊舌肸xī)想要娶申公巫臣的女儿做妻子,他的母亲要他娶她的亲族。叔向说:“我的母亲多而庶兄弟少,舅家女儿不易生子(自己的父亲妾媵yìng很多,但儿子很少,这是嫌母氏性情不旷达),我把这作为鉴戒了。”他的母亲说:“子灵(巫臣)的妻子(夏姬)杀死三个丈夫(子蛮、御叔、巫臣),一个国君(陈灵公),一个儿子(夏征舒),灭亡一个国家(陈国),使两个卿逃亡了(孔宁、仪行父,此事皆鲁宣公十年,公元前599年、十一年,公元前598年),能够不作为鉴戒吗?我听说:‘很美丽必然有很丑恶的一面。’那个人是郑穆公少妃姚子的女儿,子貉(,郑灵公夷)的妹妹,子貉早死(公元前605年),没有后代,而上天把美丽集中在她身上,必然是要用她来大大地败坏事情。从前有仍氏生了一个女儿,头发稠密乌黑而非常美丽,头发的光泽可以照见人影,名叫‘玄妻’。乐官之长(相当于现在的文工团团长之类的职务)后夔(kuí)娶了她,生下伯封,心地和猪一样,贪婪没有个满足,暴躁乖戾没有限度,人们叫他大猪。有穷后羿灭了他,夔因此而不能得到祭祀。而且夏、商、周三代的被灭亡,公子申生的被废,都是由于美色为害(夏以末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者皆女色。共子,晋申生,以骊姬废)。你娶她做什么呢?有了特别美丽的女人,就完全可以使人改变。如果不是极有道德正义的人娶她,就必然有祸。”叔向害怕,不敢娶了。晋平公强迫叔向娶了她,生了伯石(杨石,杨食我)。杨食我刚生下来,子容的母亲(叔向兄伯华之妻)跑去告诉婆婆,说:“大弟媳妇生了个男孩。”叔向的母亲走去看看,走到堂前,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往回走,说:“这是豺狼的声音。豺狼似的男子,必然有野心。不是这个人,没有人会毁掉羊舌氏。”于是就不去看他。

 

          (四)

          “六月,葬郑定公。”

        鲁昭公二十八年,六月,郑定公安葬了郑定公。

        曹国安葬曹悼公太慢,失礼!而郑国安葬郑定公太快,也失礼。允厥执中,保持中庸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不是人们批评的老好人似的“中庸之道”那么简单。

        郑定公,姬姓名宁,谥号郑定公。郑国的第十六任君主,公元前529年-公元前514年在位16年。

         (五)

          “秋七月癸巳,滕子宁卒。”

        鲁昭公二十八年,秋季,七月二十三日,滕悼公死了。

        滕国是小国,朝贡于鲁国,在国际社会中属于积极参与充数的国家,基本不发挥什么作用。滕国的下一位滕子是滕顷公姬结,不知道是兄终弟及还是父死子继?!

        《春秋左氏传》记载晋国魏献子举不避亲、任人唯贤之事。秋季,晋国的第一卿中军将韩宣子(韩起)死了,六卿之一的原上军佐魏献子(魏舒,魏荼)“连升三级”作为第一卿中军将而执政。把祁氏的土田分割为七个县(邬、祁、平陵、梗阳、塗水、马首、孟),把羊舌氏的土田分割为三个县(铜鞮、平阳、杨氏)。司马弥牟做邬(今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连福镇)大夫,贾辛做祁(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古县镇)大夫,司马乌做平陵(今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大夫,魏戊做梗阳(今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清源镇)大夫,知徐吾做涂水(今山西省晋中市榆茨区)大夫,韩固做马首(今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大夫,孟丙做盂(今山西省太原市市阳曲县大盂镇)大夫,乐霄做铜鞮(今山西省长治市沁县南)大夫,赵朝做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大夫,僚安做杨氏(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曲亭镇范村)大夫。认为贾辛、司马乌曾经给王室出过力(公元前520年),所以举拔他们。认为知徐吾、赵朝、韩固、魏戊,是卿的庶子中不失职、能够保守家业的人。另外四个人(司马弥牟、孟丙、乐霄、僚安),都先接受县的职务然后进见魏献子,是由于贤能而加以提拔的(先受县而后进见是表示不是私相授受。十县大夫除赵朝、韩固、魏戊、知徐吾四姓为六卿之族,其余六人,皆以贤举)。中军将魏子(魏舒)对成鱄(zhuān)说:“我把一个县给了戊(wù,魏戊),别人会以为我是偏袒吗?”成鱄回答说:“哪里会呢?戊的为人,远不忘国君,近不逼同事,处在有利的地位上想到道义,处在困难之中想到保持纯正,有保持礼义之心而没有过度的行动,即使给了他一个县,不也是可以的吗!从前武王战胜商朝,广有天下,他的兄弟领有封国的十五人,姬姓领有封国的四十人,都是举拔自己的亲属。举拔没有别的条件,只要是善的所在,亲密、疏远都是一样的。《诗》说:‘只有这位文王,上帝审度了他的内心,认定了他的美德名声,他的德行在于是非明辨,是非明辨就能为善,就能为人师长做人君王,成为这个大国的君主,能使四方顺服。与文王一样,他的德行,从没有悔恨。既承受了上帝的福佑,还要延及到他的子子孙孙。(《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皇矣》)’内心能制约于道义叫做‘度’,德行端正反应和谐叫做‘莫’,光照四方叫做‘明’,勤于施舍没有私心叫做‘类’,教导别人不知疲倦叫做‘长’,严明赏罚显示威严叫做‘君’,慈祥和顺使别人归服叫做‘顺’,选择好的而跟从叫做‘比’,用天地作经纬叫做‘文’。这九种德行不出过错,做事情就没有悔恨,所以承袭上天的福禄,以利于子子孙孙。现在您的举拔,已经接近文王的德行了,影响会很深远的啊!”尽管成鱄说得好听,《史记·晋世家》评价晋六卿以法尽灭祁氏、羊舌氏,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结果是晋益弱,六卿皆大。

        贾辛将要到他的县里去,进见魏献子。魏献子说:“辛,过来!从前叔向到郑国去,鬷(zōng)蔑氏得(然明)长相很丑,想要观察叔向,就跟着收拾器皿的人前去,而站在堂下,说了一句话,说得很好。叔向正要喝酒,听到了鬷蔑的话,说:‘一定是鬷蔑(即鬷蔑)。’走下堂来,拉着他的手上堂,说:‘从前贾大夫长得丑,娶了个妻子却很美,三年不说不笑。贾大夫为她驾着车子去到沼泽地,射野鸡,射中,她才笑着说话。贾大夫说:“才能是不能没有的,我要是不能射箭,你就不说不笑了啊!”现在您的外貌不扬,您如果再不说话,我几乎错过和您见面的机会了。话不能不说,就像这一样。’两个人就像老朋友一样。现在你为王室出了力,我因此举拔你。动身吧!保持着恭敬,不要损毁了你的功劳。”

        孔子听到魏献子举拔的事,认为合于道义,说:“举拔近的而不失去亲族,举拔远的而不失去应当举拔的人,可以说是合于道义了。”又听说他命令贾辛的话,认为体现了忠诚,说:“《诗》说,‘永远符合于天命,自己求取各种福禄(《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这是忠诚。魏子举拔合于道义,他的命令又体现了忠城,恐怕他的后代会在晋国长享禄位吧!”

        冬季,梗阳人有诉讼,魏戊不能判断,把案件上报给魏献子。诉讼一方的大宗把女乐送给魏献子,魏子(魏舒)准备接受。魏戊对阎没(阎明)、女宽(叔宽,女齐之子,前年镇守阙塞,即洛阳龙门)说:“主人以不接受贿赂名闻于诸侯,如果收下梗阳人的女乐,就没有比这再大的贿赂了。您二位一定要劝谏。”两个人都答应了。退朝以后,在庭院里等待。送饭菜进来,魏献子叫他们二人吃饭。等到摆上饭菜,两个人三次叹气。吃完了,让他们坐下。魏献子说:“我从我伯父、叔父那里听说过:‘只有吃饭的时候忘记忧愁。’您二位在摆上饭菜的时候三次叹气,为什么?”两个人异口同声说:“我们都是小人,贪心不足,有人把酒赐给我们两个小人,昨天没有吃晚饭。饭菜刚送到,恐怕不够吃,所以叹气。上菜上了一半,不禁私下责备自己说:‘难道将军让我们吃饭会不够吃?’所以再次叹气。等到饭菜上完了,我们想到,但愿我们小人的胃口,就象君子的心胸一样,只要吃饱也就知足了。”魏献子辞谢了梗阳人的贿赂。此劝人者妙劝,受劝者聪明,真是绝了!

         (六)

          “冬,葬滕悼公。”

        鲁昭公二十八年,冬季,滕国安葬了滕悼公。

        滕悼公,姓姬名宁,滕国君主,公元前538年-公元前514年在位25年。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