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眠药副作用太大? 睡眠专家: 可用认知行为治疗替代, 效果更好

 用户08204546 2020-10-16

王大爷今年70岁,长期睡眠差,晚上必须要吃安眠药才能睡着,但是第二天起床后会感到昏昏沉沉,头昏脑涨,就像前天晚上喝大酒了一样,无法集中注意力。一开始王大爷并不在意,只以为是老了,没休息好。有一天他去送小孙子上学,路上没注意,差点造成车祸,这才吓一跳,幸亏小孙子没出什么事。随后,王大爷就到医院就诊,医生告诉他这是安眠药的“宿醉效应”。王大爷这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感觉没精神了。

点击加载图片

什么是“宿醉效应”?

宿醉效应是指药物的过度镇静作用,它和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时间相关,也就是药物的半衰期。如果你在晚上服用了半衰期长的安眠药,或者服用了过量的安眠药,第二天你体内的安眠药的浓度还是很高的话,你就会觉得没睡醒,头昏昏沉沉的、困倦、疲劳、嗜睡,有的时候也会产生定向障碍。

哪些药物会导致宿醉效应?

常用的安眠药主要包括两类: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

苯二氮卓类药物根据再人体的代谢时间长短,分为长效、中效、短效三类。

人体对苯二氮卓类长效安眠药,比如地西泮、利眠宁等敏感性高,代谢慢,作用时间可长达50~100小时,很容易发生宿醉效应,并会增加老人的认知功能的损害、以及跌倒的风险。王大爷就是长期服用地西泮这种长效安眠药导致的宿醉效应。因此,不建议经常使用苯二氮卓类长效安眠药

中效类有硝西泮、艾司唑仑、罗拉、舒宁等,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是15~30小时,艾司唑仑应用较广,早晨醒来精神好,很少会有头晕没睡够的感觉。短效类的有三唑仑、速眠安(咪达唑仑)等,作用时间为0.5~5小时。

点击加载图片

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主要有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唑吡坦、札来普隆(百介民)等。

佐匹克隆(青尔奇,三展),是吡嗪派酯的衍生物,对心、肝、肾毒副作用少。右佐匹克隆是速效安眠药,比佐匹克隆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很少出现宿醉效应,药物的依赖性也比较低,适合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的患者。

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的作用时间都比较短,在0.5~5小时左右,发挥作用更快,一般在服药半个小时后血药浓度就会达到高峰,安眠效果好,也更安全。并且它基本不会改变我们正常的生理睡眠结构,不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次日醒来无宿醉,无停药后反跳性失眠,对心、肝、肾毒副作用少,现在有逐渐取代苯二氮卓类药的趋势。

但是也必须提醒大家,安眠药只是对症治疗的暂时措施,治失眠对因治疗才是根本。也就是要找到失眠的原因,针对病因治疗,失眠才能真正治愈。另外,安眠药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服用时间一般不要超过一个月。

安眠药不是最好的失眠治疗方案,认知行为疗法才是!

很多人失眠了总想吃点特效药让自己快速入眠,但是真的存在治失眠效果好、又无副作用的药物吗?

北京天坛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的王春雪主任给出的答案是不存在!目前还没有哪种神奇的药物可以没有副作用的让人快速入睡。安眠药还是存在一些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因此,安眠药只建议你在其他治疗方案都无效的情况下,在医生的指导下短期服用。

目前,国际上公认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疗法是治失眠最好的方法,也是北京天坛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治疗失眠的首选方案,药物只是二线治疗方案。

点击加载图片

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一样有效,甚至比药物的治疗效果还要好,最关键的是它没有副作用。

如果你长期受失眠困扰,存在难以入睡、睡眠浅、容易早期等问题,请不要长期使用安眠药。要知道,失眠是心理问题,治疗也要从心理方面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更好的帮你入睡。

本次BTV养生堂专栏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睡眠中心创始人王春雪主任,共同打造《8周摆脱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指导课。让专业的睡眠医生帮你不吃药、无副作用,改善失眠。

希望每一个在漫漫长夜失眠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失眠的原因,并用8周时间做出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