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1.伤寒论第191条:胃冷致欲作固瘕

 中间件 2020-10-23

下面讲伤寒论第191条,原文如下——

191.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本条讲的是胃寒的便秘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中寒。

本条冠以阳明病三个字,其实说的是一个便秘的患者。但是,这个便秘患者,他不是实热证的便秘,他大致属于一个虚寒性的便秘。

文中提到,中寒者,不能食。这和上一条是一样的意思,就是胃寒,胃的功能低下,所以吃不下饭,食欲差。

小便不利。就是小便不顺畅。这种情况往往是太阳病居多,因为毕竟属于膀胱本经的毛病,所以太阳病影响到小便是常见的,比如五苓散证;但也有少阳病的情况,经络不通,导致尿道阻塞,比如现代所谓的前列腺炎等等。总之,小便不顺畅,其结果会导致体内水湿堆积停留。水不能从小便走,往往就会从大便走。所以,小便不利患者往往大便溏泄。

但是,接下来出现一个特别的症状——手足濈然汗出。

手和脚连续不断地出汗。这种连续不断出汗的情况一般是阳明病的表现。但是,阳明病必然胃热,本条“中寒”,是胃寒。原本胃寒的患者,现在突然变成胃热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很多医家说,这是阴病转阳。但是,临床上阳病转阴是很常见的,但是阴病转阳是很少的。

但是,我们再仔细阅读原文,“手足濈然汗出”!前面条文讲“濈然汗出”,都没有说手足,可见是全身性的汗出。而本条则仅仅是手足连续出汗。可见是有区别的。

所以,我们断定其中必然会有少阳的问题。少阳病很容易造成食欲差,不能吃饭;也可以造成小便不利等等。而且,少阳有问题,就容易产生郁热,郁热在里,蒸腾津液外越,导致既然汗出。但是,少阳郁热不会像阳明之热那么厉害,所以他不能造成全身性的连续出汗,只能表现为手足的连续出汗。

手足出汗多,肠道也会燥化。所以大便会出现干结的过程。

但是,在胃寒的前提下,少阳病是很难真正传变为阳明病的。所以,虽然肠道在燥化,但是不会太厉害。所以他大便不会干结的太厉害,只能形成初硬后溏。拉大便的时候,开始是硬的,但是后面是稀的。

但是,他开始是硬的,就会形成便秘。所以被称为阳明病。但实际上不是真正的阳明病,只是一个偏寒性的便秘而已。实际上是少阳郁热导致的便秘,而他基本体质是偏寒的,胃是寒的,所以他不是热性的便秘,所以不是典型的阳明病。

因为他虽然有少阳郁热,但是他毕竟胃寒,所以不会形成真正的热性便秘。

这种虽然干结,但是不很厉害;初头虽硬,但后面溏泄的情况,古代叫做固瘕。固瘕,就是假固,干结凝结成形而不结实的这样一种状态。

其实,固瘕这个名词,也只是古代的一种叫法。现代很少有人这么叫了。所以,这个概念其实没啥意义了。我们只要知道这实际上是个寒性的便秘就可以了。

接下来,文中又给了一句解释——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胃中寒冷,水谷不能分别所致。

所谓水谷不别,怎么理解?就是说,人饮食进来的东西,液体是要通过小便排出来的;食物要通过大便排出来的。各行其道,要有分别。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这种分别不清的事情,就叫水谷不别。本条,小便不利,就是水谷不别的原因。

其实,如果仅仅是胃中冷,水谷不别,只会形成大便溏泄。他不会形成固瘕,不会形成大便的初硬后溏。

之所以形成固瘕,形成大便初头硬,其实是和少阳郁热有关系,郁热导致肠道燥化,但是燥化有限,所以形成固瘕,初硬后溏。

本条实际上是再次鉴别普通的便秘和阳明病的关系,以及某些普通便秘的形成原理。

好了。本条就讲这些。谢谢收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