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14章-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知其然

 恬淡如意 2020-11-17

道德经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mèi)。 

绳(mǐn)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人和宇宙的通信

人类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的本质是什么呢?它们的本质是人与宇宙的通信。宇宙中只存在三件事:信息、结构、通信。宇宙万物之间通信的手段有无数种,人类与宇宙万物通信的方式只是微不足道的几种而已。

月亮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围绕着太阳转,难道月亮和地球没有意识吗?羊喜欢吃树叶,树演化出来尖刺来拒绝羊吃它,难道树没有意识吗?风吹过石头,不停的吹啊吹,不知不觉的,石头风化了,碎成了一地的土壤。难道风和石头,就没有“意识”吗?从显微镜下观察,白细胞挥舞着 尖牙利齿到处追杀病毒细胞,难道白细胞没有意识吗?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任何一个大生命都是无数小生命组成的,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单独的生命,它也存在意识。宇宙也是一个生命,我们看到的星系都只是宇宙的器官组织而已。

人类之于宇宙,就和大肠杆菌或白细胞之于人体一样,人不会关心大肠杆菌或白细胞在想什么,宇宙也不会关心人类在想什么。只是人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以为作为智慧的生物的自己的意识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2.人与道的通信

人和宇宙的通信具有局限性,只能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这些通信方式来感知万物,而道的特征又恰恰是看不到、听不到、感觉不到。也就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既不明亮,也不昏暗,就像不存在一样。

人只能感知结构化的信息,就像人无法感知0和1,只能感知到0和1结构化形成的游戏画面一样。这就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虽然无法感知,但是你知道它们确实存在。

那么道到底什么样子呢?不看,不听,不索,不思,人在进入深睡眠状态的时候感知的那个世界,就差不多是道的样子。什么都没有,无法想象的大,睡眠是一场小型的死亡,死亡则是一场大型的睡眠。

人,从那里来,也将回到那里去。道,无状无像,所以迎无可迎,随无可随。 

3.知其所以然才能驾驭

上面说了那么多,目的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从哪里来的,是如何演变的。只有了解了推动这个世界演变的力量,知其所以然了,才能真正知其然。做任何事,都要从根源上搞清楚这个事的本质,才能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宇宙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只要追溯到它起源的那个地方,我们会发现,后来的无数的纷繁复杂都是从无比简单的那个地方演变出来的。抓住了那个根本,就再也不会被纷繁复杂的现象所困扰。

因为无论现象怎么变,背后的原理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读史可以明智的原因,因为太阳底下和被窝里面没有新鲜事,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不吸取教训,总是在重复过去的错误。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不知其所以然,同样的事换了个马甲,人就不认识了。

道德经写的,就是最根本上的那个原理,这个原理为万物所遵循,不会因为空间时间的变化而失效。无论多么复杂的现象,都是在同样的原理下演变出来的。看透世界万物,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