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汪校

 淮阴语文 2020-11-18


我与汪校

韦前进

 晚饭后,闲来无事,见儿子在安静认真做作业,哄小闺女坐沙发上看幼儿读本,我泡了一杯茶,坐在闺女旁也仔细拜读汪伟国副校长赠予的《我的学生我的班》。这本书收录了他近年来创作的作品。

 翻看封页,映入眼帘的是汪校题的赠。想起前几天,与汪校长见面的场景。我笑着问道:“汪校来我们这是玩的?”因这几年,汪校一直在淮阴中等专业学校工作,曾因监考见过他几面。汪校还如往日面带微笑亲如兄长随和地说,和你又一起共事了。

 这让我想起2007年11月在淮海高级中学第一次见面。我匆匆往办公室走时,忽然有人喊住我,问道,你是这所学校的老师吗?

 我说:“是的。”

 他说:“我也是,刚调过来的,教语文的。”

 我说:“那我们是同学科组,我也是语文老师。”

 和他聊天中,顿感他是一个儒雅随和、亲切幽默的人。不久,在全校会议上见他坐在主席台,看席卡才知道他是副校长。都是语文老师,又多次在同一年级任教,他对我关照。

 他温和而详细地询问了我这些年的情况,我一一作了回答。分别时,他请我找一下高一的语文教材。不久,他赠予我这本

品一口茶,沉下心来静静地品读。无意之间,发现小闺女已经躺在我腿上睡着了,她的幼儿读物也滑落在地上。抬头望了一眼墙上的钟,看看手中的书,我只读完了部分文章,但已被文章深深的打动和折服,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想起韩维佳老师说,汪校是一个好老师、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伟国其人

 的确,汪校是个“四好”之人。从他的字里行间,可见汪校对待教育的热情、执着、坚守、思考。他多年任职副校长但从未远离讲台,从未远离学生,从未放弃反思。在《我的第一堂语文公开课》中,为了上好一节课,他做了充分的准备,整整备好两节课的教案,并进行试讲,反复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在正式上课时,内心彷徨、不安,但在战胜恐惧后,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显现出很强的教学水平,根据学生表现灵活调整教学流程和教学进度。在《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一文,提出语文教学要回归教学原点,要因材施教,要“以生为本”,要坚守板书传统。在《“严格”要求的理性思考》一文,强调严出于爱,爱寓于严,教者要在教学中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情。

从学生的话语行动里,可见汪校对待学生的诚心、细心、耐心、暖心。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而且关注学生生活、心理;不仅希望学生成才,更希望学生能成人。许多毕业多年的学生都没忘记他,逢年过节,问候祝福的电话、信息纷至沓来,有的学生还登门拜访。在《我多了个儿子》一文,有个孩子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孤苦无依。汪校跟妻子商量,赠予孩子衣物,这孩子如能考上大学,他们将承担全部学费。《我的博士学生丁亮》一文,丁亮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经常向汪校请教工作上的事,可见学生对他的信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飞哥》一文,飞哥虽没有实现大学梦,但对汪校还是充满尊敬与感激,知汪校前往他所在的城市,早早安排好一切。

 汪校是一个好老师,一个充满爱心的同行者,一个践行知心的引路者,一个具有细心的守护者,一个持有耐心的等待者。他一直秉承初心,在教育道路上奋力前行,是我辈的楷模。汪校是位爱思考、重总结,乐写作的人,从他踏上三尺讲台开始就记录他教育生涯、烟火生活的点点滴滴,发表在《江苏教育》《德育天地》《教师教育》等刊物上。除了这本佳作之外,他还出版过《教有所思》《守望在中学教育的伊甸园》《常见应用文写作教程》等。

 合卷沉思,手留墨香。良言一句三冬暖好书本一生智。感谢汪校赠予佳作,我将继续深入研读,取其精华,提高素养。

韦前进,江苏省沭阳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现执教于淮安市淮海中学。自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秉承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的理念,一直奔走在教学之路上,闲暇之余喜好写写散文,随笔。

1







识别

二维码

关注

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