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南山:朱氏妇科名方-加味没竭汤-治痛经】

 昊晟堂 2020-12-10

朱氏加味没竭汤

主治:经行期间,子宫内膜未排出之前小腹剧痛,腹胀,膜块排出后痛势即减。舌暗,苔薄或腻,边偏紫,脉弦或紧或涩,多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膜样痛经。

组成:生蒲黄(包)24克、炒五灵脂(包)15克、棱莪术各12克、炙乳没各4.5克、生山楂12克、青皮6克、血竭粉(冲服)2克。

功效:对气滞血瘀型膜样痛经,可化散膜块,使膜散经畅

方解:该方由朱南孙教授所创。以蒲黄为君药,化瘀止血;合五灵脂即为失笑散,活血化瘀、散结止痛。加三棱、莪术、乳香、没药、血竭以破气行滞、活血化瘀止痛,生山楂消食活血和胃,兼以青皮疏肝理气,全方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

加减:月经过多者蒲黄、山楂炒用,去三棱、莪术,加三七粉、炮姜炭、仙鹤草,以通涩并用、祛瘀生新;偏寒者酌加艾叶、小茴香、炮姜;热瘀互结者酌加蒲公英、地丁、败酱、红藤、柴延胡

服法:月经间期起服,连服10剂。

案一 气滞血瘀型痛经( 脱膜痛经 )

龚××,女,30岁,已婚。2007年10月6日初诊。经行腹痛二年余。患者2006年4月底外院行左侧巧克力囊肿剥离术,术后服用内美通半年,今复查B超:双侧巧克力囊肿,左侧卵巢大小48mm*40mm,右侧欠清,盆腔积液35mm。月经规律,4天/30天,量少,痛经(++),孕产史:1-0-1-1。LMP:9月17日,腹痛剧烈,有膜块下,冷汗淋漓,甚则呕吐,脉弦细,舌暗红,苔薄腻少津。

证属:瘀阻胞脉,冲任气滞。

治宜:活血化瘀,疏理冲任。

处方:生蒲黄(包)15克、五灵脂(包)15克、玄胡索9克、台乌药9克、炙乳没(各)4.5克 、棱莪术(各) 12克、小青皮6克、血竭粉9克、 生山楂12克 7剂

二诊:10月27日。量较前增多,腹痛大减,经后无不适。脉细,舌淡红,苔薄腻少津,症情显著减轻。治宗原法原方。

 按:脱膜痛经,好发于未婚青年女性,大多始于月经初潮,腹痛多在行经第二、三日,疼痛加剧,常常有大小不等的瘀血块及膜状块物随经血脱落,随后腹痛渐减。脱落之膜为异常增生的子宫内膜,有"脱膜痛经"或"膜样痛经"之称。清代《竹林女科》中有"经来不止,兼下物如牛膜片"的描述。朱师所诊本案,患者经期腹痛,有膜块,块下痛减,证属瘀阻气滞,治拟活血理气通滞。方用加味没竭汤加减,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辅以乳香、没药、三棱、莪术、血竭破气行滞、活血化瘀止痛,止剧痛,以生山楂消食活血,兼以疏肝利气之玄胡、乌药、青皮,使气行则血行。二诊已见功效,守法守方不变,三诊时腹痛更减,继续守法守方。仍嘱患者原方按月服用,直至不服药而在较长时期中不再发作,方属痊愈。

案二 瘀阻胞宫型痛经(子宫肌腺瘤)

程××,33岁,职员。 初诊:1998年5月26日。 痛经5年。近3年又每于月中排卵期出现腹痛,同房时疼痛,伴腰酸、下腹坠胀。月经史:14,6-7/26-30 ,量多,色红,有血块。生育史:1-0-2-1,性情较烦躁,大便偏干,口干喜饮, 舌质红而干,苔薄,脉弦。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子宫底部触及小结节。触痛明显。B超:子宫肌腺瘤,约60mm×65mm大小。末次月经5月18日。

证属:肝旺瘀阻 冲任气滞。

治宜:平肝化瘀 调冲止痛。

处方:蛇舌草30g、紫草30g 、生蒲黄12g 、五灵脂12g 、夏枯草15g、旱莲草15g、女贞子12g、钩藤(后下)15g 、生地15g白芍9g、生山楂12g、小青皮6g 10剂

二诊(6月12日):药后本次月中无腹痛,治宜原法。原方加刘寄奴15g,7剂。

三诊(6月19日):经期将近,头眩腰酸,原法增进。原方加杜仲12g,天麻12g,12剂。

四诊(7月3日):6月26日月经来潮,量多有瘀块,腹痛大减,脉细舌红苔薄,将近月中,治宗原意。处方: 蛇舌草30g、紫草根30g 、生蒲黄12g、五灵脂12g、旱莲草15g、女贞子12g、细生地15g、生甘草6g、川续断12g、桑寄生12g、刘寄奴15g、小青皮6g生山楂12g。 7剂

再经原法调治2月余,痛经及月中腹痛逐渐减轻,9月20日经来, 已基本不痛,B超复查,子宫肌腺瘤缩小至45mm×50mm,继续治疗,以巩固疗效。

 按: 患者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子宫底部触及小结节,触痛明显。B超检查为子宫肌腺瘤。其性情素来急躁易怒,肝之气血阴阳失调,疏泄失司而气滞。证属肝旺气滞瘀阻所致之痛经。朱师用紫草、白花蛇舌草、生牡蛎以软坚消瘤;蒲黄、五灵脂、刘寄奴、生山楂、小青皮以理气祛瘀、消积止痛;以夏枯草、旱莲草、钩藤、白芍平肝。使多年之痛经、月中腹痛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基本消除,子宫肌腺瘤也有所缩小,一举多得,可见其功。

案三 血热瘀阻型(痛经合盆腔炎)

杨某,女,37岁,工人。 初诊:1996年4月13日。痛经6年。1990年因妊娠30天自然流产,清宫术后经常腹痛。1993年查B超示卵巢子宫粘连。1993年妊娠2月余胎心停止又作人流,流产后痛经和腹痛更为明显,经量少,有血块。腹痛以两侧为主,性生活后加重,伴尾骶部疼痛。腰酸,带下少,纳可,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

证属:邪侵冲任,气机不利。

治宜:清热利湿,疏理冲任。

处方: 生蒲黄(包)15克、大红藤15克、刘寄奴15克、细生地12克、醋柴胡6克 、延胡索6克、川楝子12克、炒丹皮 9克、紫丹参15克、炙乳没(各)3克、小青皮6克、地丁草15克。 7剂

二诊 (4月20日):昨日经行,两侧腹痛,量较前减少,有粘液排出,腰酸,无乳胀,寐欠安多梦,纳可,大便溏,日行2-3次,舌淡暗红,苔薄,体胖,脉弦细。治宗原意出入。处方:全当归12克、 紫丹参15克、醋柴胡6克、 广延胡6克、川楝子12克、大红藤15克、蒲公英15克、刘寄奴15克、白芍9克、小青皮6克、炙乳没(各)3克、广木香6克 10剂

三诊(5月4日 ): 继服上药10剂。

四诊 (5月25日):末次月经5月14日,经行第一天腹痛,两侧为主,量多时痛减,腰酸,带下多,腹痛,无乳胀。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弦。证属 热蕴冲任,气机不和,治以 清热疏冲,调经止痛。处方:细生地12克、淡黄芩6克、川黄连3克、广木香6克炒枳壳9克、大红藤15克、地丁草15克、蒲公英15克、白头翁12克、椿根皮12克、川楝子12克、制香附12克 10 剂

五诊(6月8日):今日经行,无腹痛,无乳胀,无腰酸,寐欠安,便调。舌质暗红,苔薄,边有齿痕,脉细弦。证属热伤冲任,治以清养冲任。处方:细生地15克、白术芍(各)9克 制香附15克、女贞子12克、桑椹子12克、太子参15克、云茯苓12克、川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金狗脊12克、生甘草 6克。 12剂

以清养冲任之法治疗11个月,腹痛基本消失,又经2月调治,痛经彻底痊愈。

 按: 盆腔炎症多有宫腔操作史,导致邪犯冲任、冲任损伤,湿热和热毒蕴结于冲任胞宫,故有腹痛、痛经、腰酸、带下等症状,日久肝肾阴虚,缠绵难愈。既为虚实错杂,则当祛邪扶正并施,全在药量之把握。病机以湿热瘀阻为主,立清热化瘀利湿为法。朱师根据"冲任以通畅为贵"理论,初期以清热利湿、理气活血,以蒲黄、丹皮、丹参、炙乳没活血化瘀,破血止痛;红藤、刘寄奴、地丁草清热解毒;柴胡、延胡、川楝子、青皮理气行滞止痛。二、三诊续用原法,四诊因痛减而带下多,证属热蕴冲任,气机不和,故治以清热疏冲。方中减蒲黄、丹皮、丹参、炙乳没等活血化瘀止痛之品,增黄芩、黄连、木香、炒枳壳等清热理气、梳理气机之品及白头翁、椿根皮等清热燥湿止带之品。五诊诸症已缓,唯热伤冲任,治以清养冲任,以缓缓图之,故生地、白芍养血活血;以女贞子、桑椹子清养肝肾,以太子参、白术健脾益气;以杜仲、寄生、狗脊等益肾强腰。治疗过程体现了朱氏妇科理气血、调冲任、重肝肾的学术主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