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病九瘀,瘀血咋就这么多,聊聊活血化瘀的那些方子那些事(上)

 夜听风雨x8q45a 2020-12-21

西医跟中医掐架了好多年,但中西医认同度最高的,也可以说西医对中医治疗手段最能接受的,可能就非“活血化瘀”莫属了,以活血化瘀为指导的中药注射液,相信西医大夫比中医人运用的还要多。

相对于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液,活血化瘀的方剂就更加丰富多彩了,在骨疼痛科病区工作的时候,最常见到的两张方子是身痛逐瘀汤复元活血汤,骨疼痛科的病人有几个没瘀的?身痛逐瘀汤祛一身之瘀,自然而然就成了最爱,复元活血汤名字听着就“雅致”,所以临床中很多人想当然的就写成了“复原活血汤”;在心脑病科补阳还五汤和血府逐瘀汤可能运用的是最多的了;在妇产科四物汤、桂枝茯苓丸、温经汤、生化汤等,也是医生们的常用“活血”方,曾经随机问过转科的中医大学生们,试着说出自己脑海中的“活血化瘀”方,10个算及格,可真正能达到及格的,还真没有几个学生,那中医的活血化瘀方到底有多少呢?我们又该怎么区别运用呢?中医人对瘀血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十病九瘀,瘀血咋就这么多,聊聊活血化瘀的那些方子那些事(上)

活血化瘀用经方!

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对气血就有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提出:“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缪刺论》中曰:“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素问·调经论》曰:“孙络外溢,则经有恶血”。《灵枢·水胀篇》云:“恶血当泻不泻,血不以留止。”《素问·至真要大论》则直接提出了治疗原则:“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以上经典条文为“活血化瘀”奠定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遵《内经》、《难经》之旨,总结了汉以前医家的临床经验,对活血化瘀的理论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完善,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就汇总有21首活血化瘀方剂。那瘀血到底是什么呢?现代中医医学高等教育教材做出来如下总结。

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没有排出及消散而停积于体内的病理性产物,以及血液在血管内运行不畅而阻滞于脏腑经络之内的病理变化。

归纳起来有如下共同特点:(1)疼痛:多为刺痛,部位固定不移,拒按,且多昼轻夜重。(2)肿块: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皮呈青紫或青黄;在体内为瘕积,质硬或压痛,或胁下有痞块。(3)出血:血色紫暗,夹有瘀块。(4)望诊:可见面部、口唇、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久瘀可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皮下紫斑,或有青筋外露。(5)脉诊:脉象见细涩,或结代。

总之,瘀血的内涵极其广泛,临床上散见于内、外、妇、儿、五官、皮各科病症中,故活血化瘀法临床运用尤为多见。回过头来,再看张圣人在《伤寒杂病论》中对“瘀血”是如何认识和治疗的。

《内经》虽对瘀血已有所认识,但首次明确提出瘀血这一诊断名称并作为一个病证,是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并在该篇中总结出瘀血的主要脉证:“病人胸满,唇痿,舌青苔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腹满,为有瘀血。”另外,在《伤寒论》237条也指出:“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另外,仲景还有“干血”、“蓄血”、“癥瘕”的记载。

从整部《伤寒杂病论》来看,仲景先师活血化瘀类的方子,可以总结为八大类,分类如下:

十病九瘀,瘀血咋就这么多,聊聊活血化瘀的那些方子那些事(上)

肠痈第一方,且看大黄牡丹汤。

第一类,泄热化瘀类:代表方剂有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汤。

参见条文如下:①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伤寒论》109条)②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金匮要略·肠痈》)

桃核承气汤由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五味药组成,为泄热逐瘀剂,用于治疗热结膀胱的蓄血证。大黄牡丹汤以大黄、桃仁、丹皮泄热下瘀血,冬瓜子、芒硝排脓去积,治营血瘀结于肠所致的肠痈未成脓者。此二方均以活血化瘀以清热凉血之药,有化瘀泄热之功。

十病九瘀,瘀血咋就这么多,聊聊活血化瘀的那些方子那些事(上)

海陆空三军听命,起死回生活血第一方---抵挡汤!

第二类,破血逐瘀类:代表方剂有抵当汤、抵当丸、下瘀血汤。

参见条文如下 :①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血故也,抵当汤主之。(《伤寒论》124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伤寒论》125条);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伤寒论》126条)。③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以上三方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活血化瘀类方中力量峻猛,有破血逐瘀作用。抵当汤方用虻虫、桃仁、大黄、水蛭,海陆空三军并用,以治蓄血重证,以及妇人因瘀血结实所致的闭经,少腹硬满当是必备之症,抵当丸者即改汤为丸,以取峻药缓攻之意。下瘀血汤方用大黄、桃仁、蟅虫,有攻逐瘀血之功,方用上药研末炼蜜为丸,也是取峻药缓攻之意。

十病九瘀,瘀血咋就这么多,聊聊活血化瘀的那些方子那些事(上)

温经活血温经汤,妇人宫寒必备方!

第三类,温经活血类:代表方剂有温经汤、当归四逆汤 。

参见条文如下:①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乾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伤寒论》351条)。

温经汤主治冲任虚寒兼有瘀血,病位主要在腹;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寒凝,血脉不畅,病位主要在四肢。

上述方剂中,其组方特点是用活血化瘀药伍以温经散寒之品,均有使瘀血得温而行之意,然各有不同,如温经汤以补益气血为基,再加以温经散寒活血,方用当归、阿胶、芍药、麦冬滋阴补血,丹皮、川芎活血祛瘀,伍山茱萸、桂枝温经散寒;佐人参、甘草、生姜、半夏益气和胃;当归四逆汤重在温通血脉;即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有温经散寒,通血脉之功。

十病九瘀,瘀血咋就这么多,聊聊活血化瘀的那些方子那些事(上)

养血祛痹有良方,黄芪桂枝五物汤!

第四类,扶正祛瘀类代表方剂有黄芪桂枝五物汤、大黄蟅虫丸。

参见条文如下 :①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②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

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汤甘草,倍生姜,加黄芪而成,旨在温通阳气,祛风散邪,调畅营卫,而通血痹。主要用于阳气不足,阴血涩滞所致的以肌肤麻木为主证的血痹病。本方虽未用活血化瘀药,但全方意在益气温阳,气行血亦行,实有益气行血之功。大黄蟅虫丸则是为虚劳久病,内有干血而设,方以地黄、芍药、甘草伍以大队活血化瘀之品,有寓补于攻,缓中补虚之意,对于治疗正虚有瘀,经脉闭塞,脏腑不和之慢性虚弱性疾病,甚为妥当。

十病九瘀,瘀血咋就这么多,聊聊活血化瘀的那些方子那些事(上)

祛瘀缓消癥,且看桂枝茯苓丸!

第五类, 祛瘀化癥类:代表方剂有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

参见条文如下 :①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②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金匮要略·疟病》)

上述两方中,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力强,有祛瘀化癥之功,炼汤为丸,成缓消症瘕之小方,方中以桂枝温通血脉,桃仁、丹皮活血化瘀,芍药调营缓急,茯苓健脾益气,主治妇女素有瘀留滞而致的癥痼为害之疾。

鳖甲煎丸为消癥化瘕之名方,由23味中药组成,组成比较复杂,有扶正祛邪、消痞化积、活血化瘀、疏肝解郁之功。古人多用于治疗疟疾后脾脏肿大(疟母)。在此基础上现已广泛地用于治疗肝硬化、肝脾肿大、肝癌、子宫肌瘤以及其他腹腔肿瘤等病,前提是符合上述证治要点。

第六类, 行气化瘀类:代表方剂有枳实芍药散。

参见条文如下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

本方药虽仅两味,但同时作用于气分与血分,这就决定了它的运用广泛,其适应证并不局限于产后腹痛。李时珍更具体地说:“白芍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散邪,能行血中之滞”。此说颇为中肯。枳实与白芍配用,则一气一血,一散一收,一开一合,一补一泻,而成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互制互济,相反相成的方剂,以之治阴血不足,气机郁滞之证,甚为合拍。枳实与赤芍为伍,则一消气滞,一行血滞,相辅相成,用于气滞血瘀之证颇验。由于血虚气滞患者,亦常有血瘀见证,此刻枳实又当与赤白二芍同用。

第七类, 行水逐瘀类:代表方剂有大黄甘遂汤。

参见条文如下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本方用大黄、甘遂攻逐痰水,祛瘀生新,佐阿胶养血扶正。近代常化汤为丸,用于治疗胎盘滞留、子宫瘀血不去、恶露不尽、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等证。

第八类, 解毒化瘀类:代表方剂有升麻鳖甲汤。

参见条文如下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

本方用大量升麻、甘草旨在清热解毒、排脓、利咽。升麻伍以蜀椒解肌致汗,复用鳖甲、当归和血驱瘀。雄黄苦平寒,主寒热,杀百虫毒,这里用其攻肿毒痈脓。故本方合力治瘟疫所引起的咽喉痛而有痈脓或瘀血之变者。近代有人用于治疗热瘀型的紫癜、红斑狼疮等症,效果显著。

张仲景可以说是活血化瘀法“理、法、方、药”的开山鼻祖,而谈“瘀血”就绕不开将活血化瘀理论发扬光大的另一位大家------清代名医王清任,王清任的活血法和瘀血论,我们下回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