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决定的框架

 Joyce景红 2021-02-01


我的朋友S最近一直在访问朋友,了解创业的风险和各种市场信息。S工作很优秀,在一家高科技公司做到CTO,年近四十,这几年一直想寻求更大的职业突破,现在有几个机会:

1. 和朋友一起创业,他有技术,朋友做销售,有投资人可以投一部分资,他们就能把这事做起来,但是创业维艰,不说就知道,而且他们几位股东每月只有1万元底薪,其它所有开支自负,S技术入股,占原始股份20%,未来如果公司能上市当然就不可估计,但是风险也很大。

2. 加入一家已经有一定规模的成长型公司,公司已经多轮融资,S做差不多的事,有公司2%的股票+期权。

3. 著名大厂,年薪超百万,有分配的股票 ,还有一部分股票可以出资购买。

4. 传统公司,年薪近百万,无股票,但位高权重。

... ...

现在优秀的人机会真多,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选择项,我们可以做打工人,可以创业,可以跨界,可以兼职,但是时间和机遇却又有限,有时候,选择错误的成本也非常高。S是位非常谨慎的人,但又非常想实现职业的突破,很想创业,这就让他的选择极为纠结。虽然听了很多人对此事的看法,仍然觉得很难选择。

选择是件很私人的事。你的事业是否适合你,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因为答案也和你生活中的其他细节息息相关。好的选择都是基于对未来的合理预测,而纯粹客观的、可预测性的选择几乎没有。大多数情况下,预测都有主观判断的因素,受到个人情感和偏好影响。所以,思考路线的合理性比选择结果更为重要。至于未来会不会成功,只能在理性选择的基础上,加上运气,尤其是创业,不可确定因素会更多,对于前景,我们只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实际上总是存在无知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跨领域科学大牛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和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有个“深度不确定(Deep Uncertainty)”的决策框架问题,在迈克·詹姆斯·史密斯和加布里尔·巴默写的《无知》中曾经介绍过,任何不确定的选择都可以用这个框架来先做筛选。

我们可以参考这个框架,这些标准规范包括:

第一,你的决策应该基于你当前的资产情况。

仔细盘点你的资产。哪怕你不清楚自己总共有多少资产,也要搞清有哪些是可以交易的,哪些是可以使用的,而哪些是不可转让的。自身资产有多少,抗风险能力就有多强。

时间就是无法挽回的资产。其他任何不可逆过程都是如此,你不可能还原一支点燃过的火柴。

比如S对自己的年龄有相当的危机感,在什么年龄下创业是好时候并没有规定,但S本人意义不同,S就无论如何不想在50岁时还要过上班打卡这样不自由的生活,所以S认为要在更年轻时做好创业的准备是必然的路径。

将替代选择自身视为资产,尝试保留好的替代选择,或是创造一个新的选择。如果充分考虑后,发现有的替代选择比其他的选择要糟糕得多,那就赶紧把它们抛在脑后吧。不要过早地放弃可替代选择,比如S的1,是不是可以选择保留这个选项,不全职创业,一边打工一边创业?

一般来说,你要把那些会产生沉没成本,会排斥其他替代方案,以及有高转换和交易成本的选择,放在较低的优先级别。

把你做决定的能力看成是一项个人资产,确保它不会被消耗殆尽,防止做出不明智选择的一个方法就是不要保留太多相似的选项。

另一个策略是, 先对选择做一个初步筛选,然后在筛选出的结果中更审慎地做选择。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证你的决策结果是可观察到的。花一些时间和努力,去监测结果并从中学习,这样你才能学会引导决策。

第二,你的决策应该建立在所有可能结果会带来的后果之上。

你可能并不知道会有哪些可能的结果,所以才难以抉择。而且我们都会受到确认偏误的影响,并且总是会低估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我们如何才能规避这两种偏差呢?

为了避免确认偏误,你可以试试反向证据搜索策略,并且询问你看重的人,和那些看法经历与你不同的人的意见。

你还可以让个人和团队站到不同的立场上,特别是就他们有分歧的点展开争论。想要避免低估新事件发生的概率,最好是身边有人能从不同的视角,去推测未来有哪些可能性。如果这些人对现状的可取性意见不一,那就再有效不过了。

当我们对未来做出预测时,无论结果验证正确与否,都只是概率的结果。每个人受自己偏好的经历的限制,会做出不同的判断,S后来把我们这些不同观点的朋友拉了一个群,组织不同观点的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享是个好办法。

第三,你必须按偏好程度对所有的结果排位,并且对每个结果进行概率分配。

价值观是是我们优先考虑自身需求的方式。价值观引领我们做出选择和付诸行动,有关我们如何为需求排序(这些需求让我们变得更独特)。当几种价值观产生冲突时,我们的行动会受阻,因为需求发生了冲突。价值观反映了情感需求,留意你对某个价值观寄予的情感程度或当你感到某个价值观受到威胁时你所做的反应,从中可以看出何种需求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

S最大的纠结是自身的谨慎性格和创业的梦想之间的冲突,创业是件相对风险较大的事,和自身性格并不相符。

在考虑如何设定目标时,你有必要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需求,因为你最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是那些与你的价值观一致并让你发挥性格优势的目标。因此,你的价值观会让你的选择和目标发挥作用,并使你优先考虑这些选择和目标。如果需求层次不存在,我们就无法选择。

一个人追求什么决定看见什么人们的视线总是指向那些他们有兴趣靠近、试探、寻找或者拥有的东西。一个人要想看见,就得先瞄准,而人们一直都在瞄准的过程中。

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很重要,它能提供让我们发挥优势的环境。只有做真实的自己,我们的优势和价值观才会和谐。

我们都知道,很多现实世界中的决策都是不易实施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调整标准,来应对无知。不能预知所有可能的结果,让偏好排名这件事变得几乎不可实现。但即使对于那些已知的结果,我们的偏好也很难长期维持稳定。所以,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你不能接受的结果,然后避免它们。一旦你明确了不能接受的结果,你的最佳选择就是在预期的各种场景中,那些能够被人接受的结果。一些现代的决策支持系统,就是为了帮助人们找到类似稳妥的选择。比如哪怕很谨慎,并不排斥继续打工,但不愿意再接受传统公司层级过分严苛的文化。

第四,你的选择要能使你的期望效益最大化。

这个标准的另一种表述可以措辞为优化,在不能计算期望效用或优化选择的情况下,寻求稳妥的结果反而是一个很好的替代选择。另一个可能的选项是,实行一些预警原则,尤其是当你不惜任何代价都要避免某些不可接受的结果时。还有一个考虑是,采用 一些所谓的“适应性管理”的方法,这包括当结果出现时能实行监测,并且相应改变策略和方法。

我们在做决策时,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权衡。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低风险往往也只能获得低收益。而我们总是希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收益,或者在一定收益的条件下承担的风险最小。

S希望既稳妥,又有大的空间,也愿意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可以承担一部分损失。

最后,归零思考和底线思维。

你现在的选择是否因为以前投入了太多在一个职业上,而不舍得放弃原来的沉没成本。如果你没有从前的经验,没有从前的时间投入还会不会做如此选择。

一旦你要去做相对重大的决策的时候,就问自己, 如果这件事你完全彻底100%地失败了,你能承受这个后果么? 要有底线思维,实际上这就是对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评估。

底线思维就是在最坏情景可能发生时,你都可以接受它的后果,这个选择就可以做。在此基础上,再寻求在其它更好的情景之下可能的机会。

S经过分析,综合自己的风险偏好,资源盘点,概率计算,各方意见,S最后还是选择了2,兼顾1,因为1,2和商业方向并不冲突,S选择出一部分资,但不去1公司上班,争取以后和2公司合作....

在某些情况下,追求确定性是在做无用功,任何选择都要考虑自身风险偏好,人生目标,概率,时间等要素。一个好的决策,是在尽可能多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出可选择的集合,得出尽可能客观的预测后,做出的合理选择。很多事都有不确定性,面对几个选择无法确定非常正常,选择是个性化的决策,任何一样选择就意味着放弃其他,所以面临风险时所谓的“理性”决策的标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