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期里,别舍不得,请拼命“使用”孩子

 陈永莲AL 2021-02-05
作者:夏小雨
原创首发: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01

“儿子,快吃饭了,赶紧帮妈妈把桌子收拾一下,把你的玩具都收起来。”

“嗯,知道了。”

等我端着饭从厨房走出来的时候,看到儿子依然坐在那里,专心致志的看着动画片,看到有趣的地方,咯咯地笑个不停。桌子上,依旧是乱糟糟的玩具。

我一下火了,声音提高了八度: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都这么大了,得帮妈妈干点活,怎么就不听呢?

还没等儿子回答,奶奶一下从房间里冲出来:孩子那么小,干什么家务啊,他每天作业那么多,哪儿有时间呢?等大了自然就会了。

唉,我颇为无奈的摇了摇头。每次让孩子学着做点家务,奶奶总是以各种借口阻止,结果呢,现在儿子都九岁了,还是什么都不会,不会收拾玩具,不会自己洗袜子,更别说是做个饭扫个地了。

想起前一段时间,盘锦市教育局长的一番演讲,很有感触。

他说:所有的孩子,回家都要做家务!

作为教育局局长,他不谈考试,不谈成绩,不谈升学率,却掷地有声的说:教育就是要管小事。头等大事是承担家庭责任。

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才能够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李玫瑾教授说:假期一定要给孩子安排家务活,而不是都去上补习班。

寒假期间,真正有远见的家长,都懂得拼命“使用”孩子,让他们学会做家务,学会劳动。

这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02

舍得使用孩子,孩子才会成器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说:我只教育我的子女能够自立。

自立,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也是他们未来搏击命运的最强的武器。

来自西藏的10岁女孩熊婉晴,天生没有左手,但是她非常独立,会做各种家务,会做饭,还能帮着妈妈照顾妹妹,给妹妹做早餐、扎头发。

在做家务的过程中,熊婉晴克服了内心的自卑,变得阳光、自信、乐观、大方。面对镜头,她豪气的说:管不住别人的嘴,我们可以强大自己的心,大家会做的我也会,大家不会的我还会!

晴晴的背后,是一个坚强、伟大、有远见的妈妈。她明白,身为父母,他们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他们唯一能够留给孩子的财富,就是教会他们独立,能够独自承受生活的各种挑战。

她把晴晴视同为正常的孩子,不娇惯,不溺爱,从小时候的自理,到长大后的自立,她用自己的远见和智慧,给女儿铺就了一条最宽广的未来之路。

曾国藩曾有家训说: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唯有勤劳节俭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有志向、有意志、有责任的孩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的调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务的家庭比不做家务的家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了27倍。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首位华裔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在一次采访中说:

动手做饭可以训练一个人的专注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经验和能力,对一个人在科学研究中解决所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行科学的思考有很大裨益。很难想象那些只会念书,连煎蛋、煮蛋都不会的孩子,会懂得怎么做实验。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说过: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它还必须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

唯有舍得用孩子,孩子方能成大器。

03

家务劳动,是一种“爱的劳动”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会让自己的孩子做家务吗?

有网友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她说:怀孕的时候,因为孕期反应严重,老公负责做饭,她则搬个小板凳坐在厨房门口和他聊天,孩子在妈妈肚子里静静的聆听。

孩子出生后,家里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一家三口一起在厨房里忙碌,爸爸负责做饭,妈妈负责洗菜,孩子则在旁边帮忙。

她说,从一开始,我们给孩子渗透并树立的家务观念就是:家务是家人交流情感的方式之一,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参与其中,大家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聊聊天,唠唠嗑,家务齐完成,温暖的家庭关系建立。

小小的厨房,承载着一家人的琐碎与温暖,全家人一起忙碌,说点闲话,聊聊家常,孩子在耳濡目染中,能够真切的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也能感受到家庭的快乐。

社会学家蓝佩嘉说:家务劳动是一种“爱的劳动”(labor of love)

家务,是家庭互动的契机,是家庭沟通的纽带。

孩子虽然年纪小,也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他们需要被平等的对待,与父母一起参与到家庭的日常事务中,这也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健康,也会让他们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深层次的幸福和快乐,因为,他们的行为有价值、有意义和被欣赏。

从长远来看,小时候在家务中承担积极角色的孩子,更能够拥有幸福的婚姻。

2013年美国一项关于家庭问题的研究发现:懂得彼此分担家务的夫妻,婚姻生活更幸福美满长久。

奥斯丁大学儿童心理学家卡尔·皮卡哈特建议:你可以向孩子说明,要维持一个家需要很多努力,爸爸在努力、妈妈也在努力,你也可以努力,为我们家带来重要的贡献。

全家人一起努力,让琐碎的家务成为密切亲子关系的一座桥梁,桥的这边,是你我他,桥的那边,是满满的幸福。

04
狠心使用孩子,不过度养育,才是最智慧的爱

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朱莉在她的书《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中指出,成年不等于成人,成人取决于成长。

身为家长,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成年又成人。

书中,她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做“过度养育”,是指父母对于孩子的生活所表现出的过度指导、过度保护、过度介入的倾向。

心理学博士康妮·道森指出:过度的养育和弹性规则会导致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变得无助和缺乏准备。从未参加过家务劳动的孩子在工作中表现也通常不佳。

在家长的过度养育下,孩子丧失了劳动的技能,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对自己命运的掌控。


朱莉介绍了一个简单却很有效的方法,一共四个步骤,很值得家长们学习:

第一步,我们为你做这件事。

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需要倾力的照顾孩子,替他们去做很多事,收拾玩具、做饭、洗衣等等。

在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做”,更重要的是“教”,用家长的言语和行动,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心里接纳这件事,并且为之做好准备。

第二步,我们和你一起做。

孩子长大一些,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共同做家务。

在这个“一起做”的过程中,家长干、孩子帮,家长说、孩子笑,一家人其乐融融。

日常的劳动,拉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加的融洽。

第三步,我们看着你做。

慢慢的,家长要逐渐的学会退出,从家务的“主角”变成“配角”,让孩子独立去做。

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出错、不断完善的过程。即使孩子把东西搞的一团糟,即使他们做的不那么的完美,那又能怎么样呢?

第四步,你独立完成。

这最后的一步,是完全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当然,这里的独立不是完全的放任不管,家长一定要确保孩子的安全。

琳·洛特在《没有战争的家务》一书中说到:

家长替孩子完成所有的事情,会让孩子错失:带来改变以及为家庭做出贡献产生的自豪感、承担责任和安排时间的练习,以及培养真正的自我价值和自信。

假期中,作为家长,切莫让孩子只顾学习,忘了劳动;或者只顾成绩,忘了家务。

对孩子的爱,不是给他们搭建一个温暖如春的房间,而是要让他们从自理到自立,在他们未来踏入人生路的时候,能够收获满满的温暖与光芒。

要知道,今天依偎在我们的怀里的娇嫩的婴儿,明天,必定会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挣脱我们的双手,挺起胸膛,开拓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而强大的他们,也会为我们遮风挡雨。

别再舍不得了,在这个假期中,请拼命的“使用”孩子,否则,你替孩子走过的路,最后都会成为他迈不过去的坑。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今天,父母的狠心,换来的一定是,明天的安心和放心。

本文首发平台: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