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许多人说自己“诸体皆擅”,真可谓贻笑大方!

 不易齋2 2021-03-21
对书法艺术而言,在我眼中,只有传承,没有创新,所谓的创新,只是建立在共性审美架构下的个体审美差异,是创作者笔下的自然流露。正像十个人临一个帖,不尽相同的书写习惯、结体方式,乃至于工具不同,笔下的自然表现各有不同,这是个性,绝不是创新。 

书法的审美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书法的美源自中国人对汉字审美的共性,老讲看不懂书法,是你自己误导了自己。国人对汉字美的判断,我认为就是中国书法美的最高标准。虽然个人好恶不同,书体差异喜爱程度不同,但就楷书、行楷、隶书而言,执行的标准,肯定是法度下的共性审美体系造成的。 

图片

四体皆能,是人们对书法界能写几种书体的人的美称。而现在许多人用四体皆能,或诸体皆擅来形容自己的书法,真可谓贻笑大方。就书体而言,真、草、行、隶、篆各成体系,写精一种书体都属不易,何况诸体。

就书法而言,天资第一、勤奋次之。但事实往往是这样,上苍对天资聪慧者,以不用勤奋,即可小成的路径;而对天资愚钝者,却给了笨鸟先飞的启示。而以上二者皆不能成就,成就的路只有一条,天资加勤奋,这种勤奋一定源自聪慧者发自内心的热爱与痴迷。 

图片

唐代是中国书法楷体完备登峰造极的时代,自唐以后,楷书无论如何写,都不可逾越。这方面,欧阳询可称“楷圣”,正是他完善了楷书的结体、造型、审美体系。欧之后,楷方为楷。楷者,楷模、准则也。其后的虞、褚、颜、 柳,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欧的影响。其实,唐楷是被后人局限在这几个大家名下的。

纵观唐代书坛,就楷书而言,既有法度严谨、结体工整的,又有天真烂漫、神采飞扬的。正是因为古代信息不畅,使后人在这几家的框子里知白守黑,妄议唐楷。 

图片

在古代,书法好坏的审美评判,除了书法自身,人的品格是不可或缺的。书品加人格是中国书法好坏的评判依据,蔡京和蔡襄、傅山与王铎。今天我们来看,傅山的字10件有1 件精绝之作,而王铎的字10件有9件可圈可点,书乎?人乎?那么,对写字入品,人格又有问题的,后人就编出一个故事,讲出一个传奇,以慰藉他们,补偿在书法上的成就。 

图片

就佛教而言,分大乘小乘,而书法亦然,分大道小道。佛教的大乘,法轮常转,普度众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书法的大道建立在中庸地吸取传统经典的基础之上,不激不厉、风规自远。

回头看书史,企图创新的大有人在,唐代飞白书一出,所谓新体,盛行一时,而今我们只能从《升仙太子碑额》窥其模样,不美且颇有工艺造作之感。

为什么不能广为流传?失去了共性的传统审美基础,创新二字即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古代书家为什么把临帖作为常态余事,道理很简单,一是不断地临习经典,吸收精华,使自己的学习之路,在法度的轨道内,不失道、不跑偏,充实完善;二是观千剑而后识器,从共性中寻找个性、寻找自我。

原题:《吴行书法语录》
作者:吴行(本文节选自《书画艺术》,鸣谢@书法临帖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