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2.30

 沙澧闲人个人馆 2021-03-26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2.30

一、

痰热内结见胸痛、手足麻木者,黄连竹茹可选用。

二、

临证治疗虚损类疾病的基本原则即“调以甘药”。汪昂《本草备要》总结甘味药物时谓“能补能和能缓”,其论基本概括了甘味药的作用特点。临床研究和药理实验都证实,具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甘味药,多能提高的免疫功能,无论对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疫都有一定的促进和调节作用。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中医学中“甘能滋补强壮”的药性理论具有现代科学基础,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三、

截断病势”之观点为著名中医姜春华先生在论叶天士湿热治疗方药时提出的,它的提出,对临床很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姜春华先生在1978年《新医药学杂志》发表的“叶天士的温病、杂病的理论和治疗”论文中指出:“医生的重要不仅仅在于认识疾病发展的规律,而是在于能够截断和扭转疾病的发展,使之即在本阶段而消灭之,否则,听其自然发展以至于死亡。”

四、

中医认为人体的正气强弱与否,是邪气伤人及伤人或感人之后能否发病的关键所在。故《内经》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明训。大家都知道中医治病使用药物驱邪亦必借助人之正气,正气不衰则有助于将邪气驱除于体外,若人之正气不足则药物也很难为功。君不见临床上有很多病人,由于长期使用西药或接受抗癌之放疗、化疗治疗后造成免疫机能低下,若感染后出现高热不退,西医频繁更换强力抗生素治疗也无效果,若接受中医调治,用“甘温除大热”之法常收效,祖国医学的这种优势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泽被更多民众。

五、

一个能对患者“掏心掏肺”的医生,才算得上全心全意服务。热情待患,诚心待患,并运用所学知识为患者解除病痛的人,患者才会打心眼里相信你,你的话、你的药、你的一个眼神都是治病之“良药”。中医人应该是善良、本(色)分、平凡而又让人敬佩的人。

六、

诊病贵在认真,关键在于医生尽心尽力,敢于担当,细心观察,胆大心细,思维要快,处方要准,还要锻炼快刀斩乱麻的诊断和处置病症的效率,这就是普通百姓眼中的那股神劲儿。大胆、细心、认真、敏感,应是中医人受人尊重信任的精髓所在。

七、

俗话说,“佛渡有缘人,医治有缘客”。病人从心眼里信任的大夫,病人相信自己的病有救儿,信心就是希望和疗效,有信心病就可以好一半。所以医生的责任不光是遣方选药,还有一条就是医生要壮病人的胆,帮助他提高治病的信心,有时病人从医生的眼神和话语中能看到生存的希望。

八、

望诊做为中医诊病手段“望闻问切”四诊之首,古人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有经验的医生从病人的神态上就可以看出几分病况来,因为从人的五官等处可以了解与五脏相对应部位有无病证的信息。我的恩师赵振兴通过望舌缨线可清楚掌握人七情变化对五脏六腑造成的影响。中医望诊告诉我们,人的视觉观察在认识客观事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病人的神色形态等方面的外部表现,只有通过望诊才能洞察和了解,这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九、

伏龙肝即农村烧柴草之灶台内之坷拉,本品药性平和,临证对于各种原因所致顽固性腹泻,妊娠呕吐诸药少效时均可取本品60-120克加水煎煮20分钟,放置片刻,取上清液浸泡应证汤药,常收奇效。其功为厚土固中,和胃止呕。正如《本草汇言》所谓:“伏龙肝,温脾渗湿,性燥而平,气温而和,味甘而敛,以藏为用者也。”

十、

临证对于所有理化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功能性躯体综合征,对于这种病人不能够简单的认为其无病,应当如实告知病情,让其安心调养,同时要郑重地告诉病人这种病完全能好,但必须配合服药,这样可以顺其意,宽其心,心结开,症必愈,否则心结不开,疗效欠佳。正如《医学心悟》作者程国彭所云:“药逍遥而人不逍遥,亦无益也。”重视话语治疗很重要。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2.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