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曼殊:民国“一代奇僧”,数次出家还俗,多段情史,35岁离世

 茂林之家 2021-04-03
苏曼殊:民国“一代奇僧”,数次出家还俗,多段情史,35岁离世

苏曼殊

一百多年前,有位僧人,35岁便离开了人世。不过在他有限的生命中,他用自己的艺术、审美力量,参与了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

虽然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他的名字至今依然还是会不断被提起,民国旷世奇僧——苏曼殊。

在日本京都,有一座纪念他的建筑——曼殊院,日本学者称他为"近代中国史上的文坛奇才"。

苏曼殊出生在日本,是中日混血,父亲是广东旅日侨商,母亲是日本人,他一生的五分之二时间,也是在日本度过的。

苏曼殊7岁时被父亲送回了中国,在祖籍地珠海沥溪村读村塾,他也是在这里,开始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苏曼殊:民国“一代奇僧”,数次出家还俗,多段情史,35岁离世

京都曼殊院

不过因为"出身不洁",苏曼殊从小就遭人歧视,这也造就了他敏感脆弱、内向忧郁的性格特点,也能解释为什么他在12岁的时候,就"看破红尘"出了家。

时年,一位化缘和尚的几句点化,让当时因为遭受歧视而内心极度苦闷厌世的苏曼殊,动了出家的念头,他便跟着和尚进了山门,削发为僧。

不过在他那个"讨狗嫌"的年纪,闯祸是家常便饭,他也从来没把戒律清规放在心上,寺庙主持实在忍无可忍,就把苏曼殊给赶了出去。

虽然第一次出家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经历,也在苏曼殊的心里种下了参悟佛法的种子。

苏曼殊:民国“一代奇僧”,数次出家还俗,多段情史,35岁离世

苏曼殊和外公外婆的合影

虽然他对佛法还是一知半解,但是参了几天禅下来,也想明白了一些事理,放空了诸多消极的情绪,整个人变得清爽起来。

13岁时,父亲将他带到上海,送进西班牙牧师的教会学校学习英文。

苏曼殊小小年纪就掌握了中、日、英3门外语,与同龄孩子相比,他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多元文化的交融开拓了他的眼界,也让他产生了很多新奇的想法。

17岁时,苏曼殊重返日本,入读横滨大同学校。

苏曼殊:民国“一代奇僧”,数次出家还俗,多段情史,35岁离世

日本横滨学校

苏曼殊回日本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寻找自己的养母,于是他一边读书,一边托人四处打探母亲的下落,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让他找到了。

分别多年,母子二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见面后两人相拥而泣,互诉相思之苦。之后,苏曼殊就在母亲河合仙的家中住下了,这么多年,他终于回到有母亲的家了。

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的苏曼殊,迅速引起了村民的注意,这其中还包括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女子——菊子。

菊子对苏曼殊一见倾心,经常偷偷给他写信写诗,表达爱慕之情,菊子生的灵动可爱,文笔也跟她的人一样,令人神往。

苏曼殊:民国“一代奇僧”,数次出家还俗,多段情史,35岁离世

养母和苏曼殊

这么一来二去,两人便确立了恋爱关系,他们这个年纪,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两人开始不满足于书信交往,逐渐开始在河边约会。

但是,两人的行径很快被苏曼殊的叔父发现,他把二人之间私通的信件公之于众,在民风保守的日本村庄,他们的这种行为被贴上了"淫秽"的标签。

这件事让菊子的父母当众丢了丑,菊子不堪其辱,跑到他们幽会的小河边,跳河自尽了。

苏曼殊知道菊子自尽,万念俱灰,又产生了出家的念头。于是他离开了日本,离开了母亲,回到广州的白云山浦涧寺,出了家。

苏曼殊:民国“一代奇僧”,数次出家还俗,多段情史,35岁离世

白云山浦涧寺

在他的内心看来,这个时候,可能只有佛祖才能拯救他的灵魂吧。

谁知,这次他也没有为"菊子"守候多长时间,在佛门清修期间的苏曼殊也不老实,四处寻花问柳,与风尘女子对酒当歌,当了一把名副其实的"花和尚"。

苏曼殊这般明目张胆地破坏戒律,自然又被寺院扫地出门了。

按理说,像苏曼殊这种贪吃好色之徒,不可能受得了佛门清规戒律的限制,而且事不过三,他怎么都不可能再出家了吧。

谁知这位"奇人"没过多久还真的又回去当和尚了。

苏曼殊:民国“一代奇僧”,数次出家还俗,多段情史,35岁离世

苏曼殊画像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妄图窃取革命果实,想自己称帝。苏曼殊爱国心切,强烈表达自己的不满,本以为自己可以一呼百应,谁知他竟发现不少自称革命人士的人,背地里竟在利用革命谋取私利。

内心单纯的他再一次受到了巨大打击,再一次万念俱灰,又跑去雷峰寺遁入空门了。

结果没几天,这个"怪和尚"又还俗了,佛门对于苏曼殊来说,似乎是一个可以随时来随时走的"菜市场"。

我们认为,苏曼殊只要觉得生活不顺或者是想不开,就得去"出家"寻找解脱之道,过过苦日子。

其实"出家"的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煎熬",这种日子他都过来了,还有什么想不通的,所以"还俗"也是必然的。

苏曼殊:民国“一代奇僧”,数次出家还俗,多段情史,35岁离世

雷峰寺

苏曼殊一辈子与佛结缘,可也始终没有断了凡根,前后三次出家都没有成功。不过他本人关注社会,学贯中西,后世对他的评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家、诗人、翻译家”,是极具传奇性的人物。

他曾激情澎湃的投身革命,与孙中山、陈独秀、柳亚子等中国近代名人结为莫逆之交,因为他真情直性,又爱处处留情,人称"一代情僧"。

1903年9月,苏曼殊从日本学成归国,来到上海,进入章士钊主办的《国民日报》,担任编辑和翻译。

这是苏曼殊文笔纵横的时代,20岁的他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仅用十几天就写出一系列针砭时弊的政论文,在上海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苏曼殊:民国“一代奇僧”,数次出家还俗,多段情史,35岁离世

苏曼殊

紧着着,他又开始翻译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在《国民日报》上连载,这是雨果小说在中国的第一部译本。

苏曼殊对翻译英文著作很有心得,《拜伦诗集》被苏曼殊用中文的五言诗体译出,不仅体现了原诗的意境,更带有中国格律的特色,就连青年鲁迅读到这本书时都赞不绝口,自称"心神俱佳"。

苏曼殊"半僧半俗",对佛教文化情有独钟。在曼谷的龙华寺,他发现中国没有一部梵文的专著,于是他苦学梵文,24岁便编撰了中国第一部《梵文典》,共8卷。

他由梵文译出的《梵书摩多体文》等多段佛经、碑帖传回中国,因他能深刻理解梵文原意,中译本的神韵远超英译本许多。苏曼殊也因此成为当时中国最负盛名的梵文专家。

苏曼殊:民国“一代奇僧”,数次出家还俗,多段情史,35岁离世

苏曼殊

在向中国传播外来文化的同时,苏曼殊也做着把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的工作。

在杭州灵隐寺和衡山雨华庵、在长沙永福寺和南京鸡鸣寺、在印度芒碣山寺和斯里兰卡普提寺,都曾有过他经常孤影青灯,奋笔疾书的模样。

他从《离骚》、《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选取精彩部分译为英文,将《木兰辞》、《长恨歌》、《红楼梦》、《西厢记》中的诗作进行整体英译,编为《文学因缘》。

而李白、杜甫、李贺、陶渊明等中国著名诗人的佳作,更被他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结集成《汉英三昧集》。

苏曼殊:民国“一代奇僧”,数次出家还俗,多段情史,35岁离世

苏曼殊画像

“一代情僧”苏曼殊一生逃不过一个"情"字,虽然他是和尚,也不妨碍他同时拥有几个"红颜知己"。

有资料记载,花雪南和佩珊这两位色艺双绝的女子,都和苏曼殊有过情史,而且她们也带给苏曼殊不少创作灵感,造就了不少佳作名篇。

苏曼殊还有一个特殊的嗜好,就是吃,他称得上是民国头号"吃货",他不挑食,什么都吃,一吃就多,于是他的朋友给他起了个外号"老饕"。

有一次,苏曼殊正跟几个朋友洗澡,他洗得慢,其他人都出去了,大家突然来了兴致,就想逗逗这个"老饕"。

苏曼殊:民国“一代奇僧”,数次出家还俗,多段情史,35岁离世

苏曼殊画像

苏曼殊正洗得起劲,忽听得外头朋友高喊要去吃下馆子吃牛肉,他顿时口水翻涌,水龙头一关,身子都没擦就从浴室冲了出来,边跑边喊:"等我一下,我也去!"朋友看见他这个狼狈相,都乐得前仰后合。

苏曼殊太爱吃了,经常暴饮暴食,这导致他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病,住进了医院。大夫护士百般叮嘱,不然早晚送了自己的小命。

不过一辈子逍遥快活惯了的苏曼殊,面对"食"字从来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还真是活活把自己给"吃死了"。

1918年,苏曼殊因急性肠炎,腹泻多日,不治身亡。

苏曼殊:民国“一代奇僧”,数次出家还俗,多段情史,35岁离世

苏曼殊塑像

遵从他的遗嘱"僧衣葬我",他身穿僧袍,面容安详,长眠于杭州西湖的孤山之下。

天才的苏曼殊一生只有短短的35年,他身后留下的诗歌、小说、散文、翻译作品和绘画等,被他国内外的友人搜集整理,出版成至少92个版本,有些还被重印了5到6次,发行数量过万。

以至于在他去世后最初20年里,中国文化界竟兴起一阵"曼殊热"。

苏曼殊是一位很有争议的人物,他特殊的身世和成长环境,让他的性格看上去有些偏执和扭曲,可另一方面也让他学贯中西,眼界高远;他既是"和尚",又是风化场所的常客;他既能在国难当头时"舍命高呼",可碰上点问题就"心如死灰",他的行为模式着实令人费解。

苏曼殊:民国“一代奇僧”,数次出家还俗,多段情史,35岁离世

苏曼殊雕塑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爱"的苏曼殊用他短短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潇洒走一回"。

他的行为癫狂、思维奇特、怪癖多多,不过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心永远干净得像个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