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振良原创丨老支书陈成富的人生片段

 真言贞语 2021-04-19

老支书陈成富的人生片

文/丁振良

解放后,邓州市腰店镇土楼村第一任村长是土楼三队赵建明,第一任书记是祁营祁金贵,第二任书记是丁营陈成富。

祁金贵当书记时,陈成富经常来祁营祁金贵家,所以,我记事时就知道他是大队干部,那时我见了干部害怕。

陈成富祖籍淅川县厚坡乡陈营村人,他出生于1930年8月14日。他父亲叫陈新奇,厚坡乡陈营村属于黑土地,解放前庄稼收成不好,生活困难,陈新奇会种菜浇菜园,于是,他带着老婆和幼年的儿子成富,背乡离井,一挑两担,逃荒要饭,要到邓州市桑庄区(现为桑庄乡),在那里种菜,维持生计。

陈成富在桑庄街上了四年学,认识了一个同学,他的名字叫司尚锁。司尚锁小时家里也很贫穷,非常可怜,有时就和陈成富在菜园里吃饭,得到了陈新奇的帮助,后来他考上北京轻工业大学,198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92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优秀专家。并被国家轻工部先后授予全国轻工战线科技先锋、“七五”全国轻工环保先进工作者等称号。2010年国家领导人视察南阳时,专门到司尚锁家里看望他。司尚锁是一位感恩的人,文章后边再叙述。

陈成富青年时期,追求上进,在桑庄街通过邻居认识了杨继道,当时杨继道是桑庄区秘书(后任腰店公社书记),杨秘书介绍说,1947年,陈成富是西营村共青团团支书,当时桑庄区安排各村团支书负责拉人存钱的事情,陈成富嘴会说,工作积极肯干,拉了很多人来存钱,所以桑庄区政府让他当了信用社的主任。后来陈成富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农村需要干部下乡包队,陈成富积极报名,桑庄区政府认为陈成富嘴会说,工作能力强,就把他分配到燕店公社(当时是小公社)一个比较大的大队——土楼大队。土楼大队当时13个生产队:土楼寨4个队,符宅、祁营、丁东、丁西、路杨营、孔营、马东、马西、小李庄。

陈成富落户到丁营西队。刚到丁营,住在丁营的牛屋里,和掌鞭(饲养员)住在一起,随后盖了两间“瓦扎檐”,房子很低,大人站着手能摸着房檐,然后他把父母从桑庄接到丁营一起居住,他妻子和孩子留在桑庄西营,他妻子的娘家。

他到土楼大队后,发现有人被饿死,他打开仓库给老百姓分粮食,避免了人被饿死的情况。

后来,陈成富在土楼大队当了支部书记,政府取消了村长的编制,他成了土楼大队一把手,另外大队还有副书记、民兵营长、治安主任、妇女大队长等。

贫穷年代,在陈书记领导下,土楼大队相继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为土楼大队老百姓做了大量工作。

第一,建学校。解放后,人口增加很快,1949年全国人口3亿,到1958年全国人口增加到6亿。土楼大队人口增加速度可想而知。当时土楼学校在土楼寨内,由于学生不断增加,教室不够用,大队就在寨外建了个新学校,然后把学校从寨内搬到寨外。

建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60年代初,刚跨三年自然灾害,各生产队都很穷,当时,砖瓦木材都是各生产队兑的,小学和初中一共盖了9个教室,一年级有两个班,五年级也有两个班。有个插曲,当时土楼大队是13个生产队,西片7个生产队不愿兑东西,原因是他们离关爷庙学校(属城关公社)近,学生都在那里上学。盖学校的时候,大队出了一部分东西,东片6个队出的钱财物多一些,其中的矛盾陈书记是怎样化解的,不很清楚。为了土楼学校办初中,陈书记多次跑到腰店公社向领导汇报和商谈,办初中需要师资力量。一次,他骑自行车去公社,由于匆匆忙忙,把自己的毛衣和外套都弄丢了。总之建了新校,为后人造福,他为土楼大队办了一件大好事。土楼学校建成后,西片的学生也陆陆续续回到了土楼学校上学。

第二,打机井,挖渠。越是贫穷的年代,自然灾害越多。60年代,天气不是旱就是涝。陈书记组织大队打井队,给每个生产队打了一口井,有的队打了两口井。他还带领百姓挖渠,使低洼田里过多的雨水能及时排出,保证了全大队的土地,旱能浇水,涝能排水,确保庄稼有好的收成。由于当时是计划经济,生产队没有经济来源,农民没钱买化肥,小麦每亩200斤左右。现在想起来,过去农民觉悟是多么的高尚,把打下来的细粮(小麦)交给了粮库,自己长年吃红薯、玉米等粗粮,每年每人只有70多斤小麦。

陈书记一心扑在工作上,打机井的时候,天天到工地观察是否安全。另外刚开始东方红拖拉机耕地的时候,他也是黑里明里到地里招呼着,让师傅把地犁深一些。

第三,深翻土地。70年代初,陈书记带领全大队几百劳动力深翻土地,那时候人心齐,是一呼百应,人们情绪高涨,各生产队打着红旗下地,劳动中还放着高音喇叭,把整个大队的沙土地翻了一遍。一天下午,在路杨营北边深翻土地,收工时,陈书记和几个干部安排次日工作,不知谁把他的圆头锨顺手牵羊给拿走了,当陈书记扭过脸不见了锨,他笑着说:“拿走一个锨能发了他。”深翻土地,改良土壤,目的是使庄稼有好的收成。

第四,大队购买机器。解放后,经历了土改、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吃食堂等,整个国家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土楼大队也不例外。土楼大队在陈书记的领导下,盖了大队部,盖了学校,办了代销点,办了卫生所,办了油坊,买了打面机、四遍净、轧花机、弹花机等。各个生产队拉了电线,安上喇叭,用上了电灯,各队也相继买了抽水机器、粉碎机等,老百姓过上了稳定的生活,起码说不再饿肚子了。

第五,陈书记是个心胸开阔的人。在“文革”中,老支书受到迫害。我恍惚记得一些事情,在那场运动中,他和全国许许多多的大队支书一样,有一大堆帽子:“保皇派”“当权派”“走资派”“黑手”等等,经常挨批斗,白天他参加劳动,晚上开他的批斗会,一开就是半夜,让他戴高帽子、举白旗、跪水桐……受到了人身攻击、侮辱和谩骂,在批斗中,一会儿让他爬上来,一会儿让他滚下去,有人脚踢他,扇他耳巴子……他把打掉的牙齿往肚里咽,回到家里也不说话,只是听到他房间里哼哼唧唧的呻吟声。我记得有一个情节,在丁营西队场上开批斗会时,发言的人首先要讲一个毛主席语录。毛主席有这样一句话,“要斗私批修。”有个人在批斗陈书记时,他一开口:毛主席说,“要斗死去球。”因为是批斗大会比较严肃,大家都不敢吭气,可见歪曲理解伟人的话,是多么的可怕!他从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能挺过来,说明他的心胸是开阔的!“文革”结束后,他继续当土楼大队的书记,并没有对批斗过他的人打击报复。

第六,陈书记是一个孝子,是一个感恩的人。陈书记在位的时候,为了工作,吃饭不按时,风里来雨里去,他得了急性阑尾炎,动手术刚出院,他母亲也住院了,陈书记忍着刀口的疼痛,跪在病床上给母亲喂饭,昼夜照料母亲。

陈书记在桑庄街认识一个叫三姐的人,姓屈,是他和妻子的红娘,他一生把这个三姐作为自己的亲人,逢年过节都要去看他的三姐,成为一家亲戚。

第七,陈书记两袖清风。老书记是一个外来户,“单枪匹马”,在土楼大队干了30多年,他相信党,依靠党,不图名不图利,铁面无私,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大队,带成一个先进大队,他自己多次被公社评为先进模范干部。当我们走出土楼村,到其他村采访时,提到陈成富的名字时,人们评价他是老模子,给他点赞!

曾经他是土楼大队的书记,一把手,有相当权力,他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推荐农村先进青年走上政府部门的岗位,让一些人吃上了“皇粮”,端上了“铁饭碗”,同时,还把优秀青年送往部队。但他从来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子女办什么好事。

有一年,有两个教师指标,按条件他的姑娘应该符合条件,但他没有这么做。他说:“我是书记,不能以权谋私。”最后,她的女儿在婆家走上了三尺讲台。

一次,有人给他家送了一筐鸡蛋,他回到家里发现后,对他的子女说:“谁收的,谁给人家送回去。”他还说:“不能收任何人的任何东西。”随后,他的子女把这筐鸡蛋送了回去。

陈书记个子不高,皮肤黑,人们称他为“包青天”,陈书记文化不高,讲话不用稿子,人们送他个外号叫“陈铁嘴”。

有个大队领导班子闹不团结,矛盾重重,那个支书来请教陈书记,见面后说,你这么个大摊子多次被评为先进大队,你是怎么做的?陈书记说:“有矛盾、有纠纷要先整和自己关系好的人,这样你们之间的鸿沟才会慢慢填平。”

陈书记就是这样的人,为了工作,他确实得罪了不少与他关系好的人,有时候,他的妻子看不过去,说他说话难听:“把朋友都得罪完了。”

一天,邻里之间发生纠纷,吵架打架,来找陈书记评理。陈书记先给他们一个一个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最后,从他口袋里掏出钱给了伤者,让他去治病养伤。

陈书记有个亲友关心他说,你原来是桑庄区信用社的人,可以找找人,看能不能恢复你原来的工作,退休了,工资待遇高一些,他说:“咱不给国家找麻烦。”

陈书记退休后,每月200块钱,他说这都不少,国家大有困难,给多少是多少。

退休后,每年春节,村里要给他发一些物品,他说:“我不要,你们送给那些困难户吧!”

他们养育了6个孩子,3女3男。他的妻子叫鲁荣秀,是农村人,一生付出很多,由于一个家庭分成两地,所以鲁荣秀是家里地里的活都要干,有时候,忙地里庄稼活顾不上孩子,孩子们勉强做点饭吃,由于饥一顿饱一顿,所以她的孩子长得瘦小瘦小的。

他的妻子是一个要强的女人,又是一个贤惠的女人,无论陈书记什么时间带朋友来家里,她都很热情,把家里好吃的东西拿出来对待客人。

陈成富和司尚锁是小学同学,司尚锁小时候,家里有困难,得到陈成富父亲陈新奇的帮助,后来司尚锁考上了北京轻工业大学,1957年毕业,分配在南阳市天冠集团工作,后来任天冠集团的总工程师,但他一直没有忘记他的恩人——陈新奇,走上事业的司尚锁多次看望他的恩人,并且和陈成富一直保持着学友关系,他们进入老年后,陈成富身体不太好,司尚锁知道后,在南阳经常给陈成富买药,有时候让人捎回邓州,有时候是寄回邓州,有时候是陈成富的子女来南阳司尚锁家里拿。

历史是真实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是一面镜子,光明与灰暗,都能在这面镜子前折射出自己的影子。

成富,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1月18日在邓州市逝世,享年91岁。

陈书记逝世后,有个了解他的老人含着泪说,由于饥饿年代陈书记及时开仓分粮,救了好多人的命,所以老天爷让他活这么大岁数。

陈书记临终前给他的子女们说了三件事:

一、我是共产党员,我走了,把我火化,不要偷偷把我埋了。

二、我一生没有要求你们为我做什么,如今咱陈家里外30来口人,我活着的时候爱看戏,我走后,给我唱两天戏,让左邻右舍的留守老人也能看上戏。

三、大跃进时,一家三口一挑两担来到这里,那时候,跃进门上彩旗招展,我喜欢这个地方,我死后就把我埋在跃进门的旁边,我要看着这片土地上变化。

陈书记的子女们一一满足了他老人家的遗愿。

陈成富生前多次回淅川县厚坡乡陈营村看望他的故土,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他一生耕耘的土地,他像一头老黄牛,为土楼大队忍辱负重一辈子,土楼大队的人们不会忘记他,老书记您安息吧!

本文资料由陈玉霞、杨继道、司如岑提供。

(2021年4月16日)

【作者简介】丁振良(男),河南邓州人,世界华人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著有诗集《金秋诗韵》《布谷声里的故乡》和长篇报告文学《拷问人生》共三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