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街头又传来货郎声

 滨州文学馆 2021-04-27

下班回家路上,突然被响亮的叫卖声吸引住——“贝贝南瓜十元四斤,博洋九号七块五一斤……”我循着声音看去,一辆农用车边围了不少的人。好奇的我也停下来走了过去,挑了四个甜瓜,美滋滋地骑上车子往家赶。

一边走一边考虑有趣的叫卖声,脑子一下子回到了儿时熟悉的叫卖吆喝声。上小学的时候,农村条件落后,听到比较多的吆喝声无非是家乡走街串巷满村跑的货郎。当时的货郎是孩子们最期许见到的,尤其是周末我们总是聚在一起,期待货郎的到来。因为货郎的推车上有我们喜好的玩具,比如弹弓啊、洋火枪、玻璃球、印模啊,喜爱的美食比如糖块糖弹弹,还有好多的连环画小儿书,总之感觉货郎车子上啥都有。最觉得好玩的还是货郎手里的拨浪鼓,拨浪鼓像一个葫芦,下面一个摇晃的把,手持拨浪鼓轻轻左右摇晃,就会发出悦耳的让我们陶醉的声音。听到拨浪鼓的声音,我们也就知道货郎要来了。如果还没人出来光顾,货郎就开始吆喝了,旋律优美抑扬顿挫响彻整个村子,走到哪里都会围拢一圈子人,因为他的车上装满了老百姓家家户户的日用小商品,也因其物美价廉。

 “拿破铺陈滥套子来换针使来”……这是我根据当时的印迹说的,应该就是这几个字。我们围在货郎车子四周,紧盯着上面充满诱惑力的物品,一边吧嗒嘴儿,一边拿起摆放的气球样品轮流吹,看谁吹得大。货郎便急迫的喊着说,“别吹了别吹了,再吹就爆了......”我们几个有的拿出家里破旧的物品换这换那,比如一只旧鞋子可以换一块糖果之类,然后好几个人共同拿出破旧的物品换一个印模子。印模子是陶制的,上面有各式图案,比如动物图案。然后迫不急待的去弄淤泥,制作自己心仪的印模。

货郎叫卖声传到哪里,我们就会追到哪里,货郎的吆喝声使我们的童年充满了无限的快乐,也丰富了我们的童年生活。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岁月,到处走街串乡的货郎填补了人们物资匮乏的空白,虽然只是针头线脑的零碎商品,却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需求,更丰富了我们的儿时岁月。

印迹中的吆喝声还有“冰棍冰棍,买冰棍了”印象颇深,改革开放初期,各乡镇(当时叫公社)有了食品厂做冰糕,应该是几分钱买一只,起初是村里的集市叫卖,自行车上驮一个方方的木箱子,一筛的白色,上面用醒目的大字写着“冰糕”“ 某某食品厂”字样,他们在集市来回穿梭,叫卖声此起彼伏,因为不是一个人叫卖,有的扯开嗓子大叫“买冰糕买冰糕”有的大叫“冰gui冰gui一毛一对”(当时他们喊的声音),后来集市散了他们就到处吆喝叫卖,卖不了是会融化了的,有时我们就央求父母或者哥哥姐姐买冰糕吃,我爬上院子里的枣树,骑在很大的枝干上,急切的倾听买冰糕的叫卖声,一阵风吹过,隐隐传来“冰糕冰糕......”的叫卖声,是的是的,越来越近了,然后央求家人买,当时的冰糕使用特制的带花纹的浅色纸包着,味道就像今天的老冰棍,不像现在五花八门的雪糕,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冰糕花样特多,奶油的、夹心的、脆皮的、各种水果味的不下几十种之多,难怪现在的孩子挑肥拣瘦,这不愿吃那不想吃,大街上虽然少了跑街叫卖冰糕的吆喝声,但是家家有冰箱的条件却满足了孩子吃冷饮的现实。今非昔比,现在的孩子好像在当今无忧无虑的生活条件里失去了什么,缺失的什么。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吆喝叫卖声在不断的与时俱进,有的更具现代感,小时候听到的“赊小鸡来,赊小鸡了”的声音,“换豆腐脑”的声音,“抢剪子磨菜刀”的声音,“收头发辫子”的声音,“卖香油麻汁”的声音,偶尔回家还会听到,声音却比小时候高了一大截,因为换成了录音喇叭,不用不停地喊,录音喇叭就会循环播放,引来一群群顾客。

我村就有两个远近闻名的卖豆腐脑的生意人,现在虽已过世,但是他们富有特色的吆喝声仍然让三里乡五里村的街坊耳熟能详。记得有一个拖起长长的声调,“豆腐脑……了”,“ 脑”子后面拖出长长的声调,觉得韵律十足,再加上他做的豆腐脑质量好,添加的调料也好,所以更加让人眷顾。他的吆喝声一出,想喝他豆腐脑的人便很快的拿着碗守候在大街上,静候他的到来。

最近几年,村里卖豆腐脑的吆喝声很少听见了,因为村里的人越来越少。有个外村的人骑着电动三轮车,车上装着盛豆腐脑的塑料桶和各种调料,车子上挂着喇叭走街串巷。当年的吆喝声已经远去,虽然还能喝到美味的豆腐脑,但是留在心底的熟悉的吆喝声已荡然无存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乡间出现了新的吆喝声,有的是收购,有的是叫卖。春节过后大街上来了收废品的,吆喝声随时随地可以听到,“收酒瓶子了”“收冰箱、电视、洗衣机、拖拉机、三轮车”“收棒子麦子”“收棉花了”一年四季不间断的是卖碳的吆喝声——卖碳了,来了好碳了”,有时村里来上好几个卖碳的,声音此起彼伏。

我村就有一个收酒瓶子的人,长相一般,其貌不扬,但是靠着他的富有特色的吆喝声和讨人喜欢的性格,成了远近闻名的酒瓶子王。别人收不到手的,他硬是走进千家万户,让人们家喻户晓,都喜欢把酒瓶子卖给他。他人勤快不怕脏不怕累,给你收拾的特别利索,后来他又加了收购废品,吆喝声是“收酒瓶子收破烂来”,家家户户平时积攒的所有废品他都要,以至于每天他都是满载而归,有时一天出去两三趟,成了远近闻名的破烂王。

各种各样的吆喝声实际就是流动的广告,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区域经济,活跃了当地市场发展,有声有色的广告语深深地植入了一个时代人们的心中,从文学角度看也算作一种文化吧,这种乡野文化算不上高大上,登不了大雅之堂,有的吆喝声很俗,并且方言味很浓的。

几年前我去北京,在恭王府和天坛游玩,也听到了北京方言味很浓的吆喝声,因为学不准确就不给大家介绍了。有次坐绿皮车去南京,在挤满了人的车厢里也传来了吆喝声:花生 饮料 瓜子 八宝粥……让一让,让一让了……,并且有顺口溜之类“啤酒饮料矿泉水 花生瓜子八宝粥”,因为车上人多,服务员推着小车来回穿梭,那声音掺和着方便面味道久久不能离去。后来高铁开通以后,起初记得没有叫卖吆喝声,后来也有了,语言很文雅,措辞也很让人接受,干净整洁的车厢里身穿制服的服务员不停地走过你身边,“需要午餐吗?需要饮料吗?”

春节期间各大超市促销,超市门口熙熙攘攘,耳朵被叫卖声充满了,“品牌花生油促销了”等等,进超市里面,售货员不停地解说,“白酒买一赠一,火腿今日有活动”,人头攒动的超市里传出不停地吆喝叫卖声。走出超市,对面有个五元超市,里面传出喇叭的吆喝声,“走一走看一看,所有商品一律五元”。从帝都到市井,从都市到乡村,从大街到小巷,到处都可以听到吆喝叫卖声,这种声音从古至今延续了好多年,记录了一代代国人经历的岁月,很早的吆喝声里有艰辛,有痛苦,有快乐,有收获。新时代的吆喝声里有拼搏,有激情,有奋进,有喜悦。或许有一天过去的吆喝声会消失,彻底的销声匿迹,但是会成为我们永久的记忆。

周末了,又该回老家了,一路上盘算今晚吃啥好呢,和妻子商量,我说不知有没有串乡卖果子(果子是我们这里“油条”的别称)的,妻子说应该有吧,我们满怀信心驰骋在乡间路上。一进村口就听到“果子了---卖果子了---”我连忙停下车,走了过去...... 

作者:邹平市黛溪小学高方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