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欠又怕是辣椒

 非名流WO 2021-04-29

       浠水人把辣椒叫做“大椒”,可能因为音近而误称作“大舅”,还带了一点儿化音,更像是“大姐儿”。比如红辣椒、绿辣椒、朝天椒分别叫做“红大姐儿”“绿大姐儿”“细大姐儿”。无论是叫做“大舅”还是“大姐儿”,都流露出浠水人对辣椒的亲昵劲儿。

        我只去过长沙两次,只觉得火宫殿附近几条街都闻得到油爆辣椒的刺激气息,感觉湖南人爱辣椒,好比老光棍撬开了寡妇门,随时准备赴汤蹈火;也曾去过成都一趟,他们的餐具都像是麻辣汤里泡过的,让人误以为四川人对辣椒的爱,就像耙耳朵娶了个疯婆子,腻歪得死去活来。浠水人对辣椒不至于那么疯狂,没辣椒,也会想它、会到处找它;有了辣椒,也只是蘸那么一点开胃。那是一种奇妙的亲近感,好比是中年秀才之于小妾,没有呢,会想着;有了呢,顶多是浅尝辄止。既不禁口,也不放浪。

        所以,浠水人做菜,不会拿辣椒热锅,更不会每道菜里都得放辣椒,饭桌上有一小碟腌辣椒、或者辣椒酱,足矣。口味稍稍有点重的人家,可能会在一两个菜里放一两个辣椒。一定要找出例外来说的话,那就是离家在外的浠水人,一时吃不上新鲜蔬菜了,会用罐头瓶填满腌辣椒带在身边,用来下饭。比如住校的中学生,还有出门修路筑坝做水利的民工。

       呆在浠水久了,或者说呆在鄂东久了,对于家里饭桌上那一盘腌辣椒或者那一碟辣椒酱便熟视无睹了,丝毫不觉得它这东西有多么稀奇。直到我来到了浙江,才感觉到了一些异样。

       1991年8月从黄州出发,到汉口坐船,在上海十六铺码头上的岸。这之前还没什么,因为,在黄州、汉口乃至江轮上的伙食,都还是湖北人的口味。下船后便在上海的一家面馆里用午餐,吃第一口上海的牛肉面,就觉得上海人小气,烧面条居然舍不得放盐!特意从杭州赶到黄州,又一路陪我们到杭州的厉言坤老师(时任江干区教委人事科长)告诫我们:江浙沪的饮食,偏淡偏甜,以后你们要尽快适应这边的饮食习惯!

       果然,我们到杭州的第一站是位于华家池的杭州教育学院,在那里呆了一天半时间,等待分配。这一天半时间的四餐里,素菜里的茄子、南瓜、豆角,荤菜里的大排、鸡腿、鱼块,吃不出咸味儿,吃不出辣味儿,却都透着一股甜味儿!于是谨记厉老师的话,决心悄悄改掉自己以前的习惯,开始适应新的环境。

       可是,问题来了!学校有食堂,但是不提供早中晚餐,只在中餐为师生提供蒸饭蒸菜服务!原来,全校师生早晨出门前只要在饭盒里放入足量的大米带到学校来淘洗一番之后就可以上锅炉蒸的,同时也带一点前一天的剩菜来热热,配饭吃的。我和舍友许老师都是浠水人,没经历过这些,不懂这一套,差点第一顿工作餐就饿肚子。幸亏同事们纷纷匀一点出来,俩人才勉强吃上。

       后来经过住校的老丁老师的指点,我们知道了中午在食堂蒸饭,早饭呢,食堂里有潮面,自己可以去下面吃。这让我想起了湖北的热干面,觉得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去调了!于是第二天起床后早早跑到食堂里想给自己做一碗热干面吃,却发现厨房里除了面条,就只有葱、酱油和猪油,根本没有芝麻酱、花生酱、辣椒酱,热干面没吃成,只能学做葱油拌面。

       说浠水人(广而言之是湖北人)无辣不欢未免言过其实,但是一点辣椒不沾,总觉得空落落的!比我早一年分配来的小马老师知道湖北人能吃辣椒,很热情地请我们共进晚餐,他准备专门烧一碗虎皮辣椒给我们吃。反正也无所事事,我就站在他的厨房门口看他如何烧虎皮辣椒这道菜。

       小马老师先把辣椒切段、去籽、拷扁,然后热锅淋油,见油烟起,将辣椒段倒入锅中,一股浓烈的辣味儿随油烟升腾飘散,却没闻到辣椒那呛人的味道;然后他依次加料:黄酒一瓢羹、白糖一瓢羹、精盐一丢丢,旺火爆炒,又加酱油一瓢羹,西湖味粉(味精)一大勺,颠两颠,装盘出锅!黄酒、白糖、酱油、味精,都是加的足量,唯有盐是少之又少!我感到很奇怪:难道浙江的盐很贵么?

       吃饭的时候,我吃了不少虎皮辣椒,辣味没吃出多少,甜味儿十足!

       连辣椒都做成了“甜点”,不得不服浙江人!

       学校门外边有一家阿兰面馆,据说是笕桥人最喜欢的面馆,没有之一!中午不想蒸饭了,我们也去这家面馆吃面。老板娘阿兰最拿手的是大排面、大肠面,汤是自家熬的高汤,面是自己家轧的潮面。总记得有那么一回,跟我们同时分配来杭的夏同学从彭埠镇来笕桥镇看舍友许老师和我,我们就请他到阿兰面馆吃面。夏同学大概不习惯阿兰家面汤的甜味儿,看见桌上碗里装的的辣椒酱,就狠狠地挖了一大勺沃在面条里,拌匀,活脱脱把一碗大排面搅成了辣子面。看他辣得满头大汗,直吐舌头,我们问:这回辣得过瘾吧?夏同学却抹抹嘴说:这辣酱里也加了糖吧,还是有一股子甜味道!

       和我同班的张同学那年也分来杭州了,在城北的半山中学呆满了半年之后,他就请调回黄冈去了。原因之一就是不习惯这边甜得发腻(我觉得他有点言重了)的饮食。我曾经也以为自己会像张同学一样难以适应杭州的饮食习惯,迟早会步他后尘“当逃兵”的!却没想到此后某一年的暑假,我回到浠水老家后,因为水土不服上吐下泻了一个星期!——在呆了二十年的老家,居然会水土不服?!连我自己都没整明白:什么时候我弄丢了湖北的肚肠,换上了浙江的内脏的?!

       我早已习惯了葱油拌面,仍然对热干面痴情不改;我喜欢吃西湖醋鱼,也贪恋剁椒鱼头;我爱吃梅菜扣肉,也对老家的腊鱼腊肉垂涎三尺......我的舌尖总是这样喜欢两边讨巧,但是我的肠胃却不干......

       前年三月初,我应朋友之邀去长沙捧一个场子。我们住的地方离长沙火宫殿不远,空气里弥漫着火辣辣的气息,勾得我哈喇子直滴。我虽然不是辣椒的狂热粉丝,但是有辣味的食物在我的骨子里一定是受到热烈欢迎的!虽然几经克制,依然抵挡不住辣子美食的诱惑。当时就想,偶尔放纵一回,不至于中招吧?!于是敞开胆子就吃起了湘菜。吃得爽快,反应也快!第二天肚子里就火辣辣地熬烧不息,那一整天除了喝凉水,愣是没敢吃任何东西!

       喝饱了水,又让凉风吹了一阵子,彻彻底底地拉了一通肚子,把体内的火全泻空了,才觉得人有点轻松了。——那哪里是轻松了,其实是轻飘飘了!因为在长沙火车站我跟朋友分开后,我独自踏上回程火车的时候,都觉得是在云雾里一样。

       现在,稍微吃一点辣的食物,先是肠胃不接受,接着是头皮和面部表示抗议,紧跟着排泄系统也闹着罢工!厉害起来,整个人都不好了,有时候折腾一个礼拜也未见好。不知道已经有多少次的事实证明:我是不可以再吃辣的了,虽然我的舌头从来不抗拒辣味食物。

       我听说四川成都是中国出产美女最多的地方之一。我去过成都,觉得那里的空气里辣气弥漫,真不明白四川的女子是如何做到既满足味蕾,又不伤肠胃,还保养住好皮囊的?!

       唉,又欠又怕的辣椒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