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感:管理者要善于用人,更要善于辞人

 与管理者同行 2021-06-10

最一个多月,大概是我组建团队以来比较至暗的时刻,团队两位小伙伴突然向我提出离职,要知道我们团队一直以来都是以努力、积极、向上、稳定的标签示人,去年一年团队人员流失率为零。尽管他们离职都是因为他们自认为找到了更好的平台。事实上,在我看来,他们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难以很好发挥,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尽管他们两位的离职,某种程度上是团队人员优化的契机,而我反思或者说自责的是:为什么要到他们主动辞职的时候,才想起来优化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我为什么没有及早的帮助他们去结束这份并不很适合他们的工作?

A同事2019年6月加入我们团队,为人积极开朗,工作积极主动,近一年来,A参与了我或者其它项目经理的不同项目,坦率地讲,无论是我还是其他项目经理对其在项目中表现的评价并不高。B同事2018年7月加入我们团队,两年来参与不同的项目,并没有很好的发挥,今年开年以来,我试着让他承担一些小课题的项目,尽管有起色但并不突出……

基于我这些天反思,他们二位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试用期(3个月)结束后,我就有一种比较强烈的感觉——他们并不适合做管理咨询工作,无论是看问题的角度、结构化思维、报告撰写能力以及影响客户的能力等均不突出,甚至是都比较吃力,每每“憋”报告的时候,都能够看到他们那种非常无助以及无力的眼神。

管理咨询需要比较综合的能力,但是通常在试用期后,那些过后被证明是优秀的咨询人员,往往会有1~2项能力冒出来,而且很拔尖,比如结构化思维能力、报告撰写能力、EXCEL数据处理能力、甚至是PPT美化能力等。但是这两位同事相对平淡,没有一样很突出的能力;同时,在这期间,我们HR还不断的提醒过我,他们二位在找下一份工作(不断地投简历),我的做法是并没有去“点破”他们,反而很心平气和的和他们沟通,且不断鼓励并想办法帮助他们做好目前的工作,总是想象着有一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我的“精心培养”,成长为一位出色的咨询人员,到那个时候,他们是直接的受益者,而我也多了一项“吹牛”的资本……毫无疑问,有一段时间,他们确实很努力地投入自己工作中去,尽管结果却并不尽出人意,但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依然抱有幻想……

这中间,固然有他们本身努力程度的不足(比如未全身心投入,不断找新工作),或者机会不够等,而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对管理咨询无感,或者更准确的讲是没有做管理咨询的感觉,没有从事管理咨询工作的天赋……很多的成功学告诉我们不要相信天赋,要相信汗水,相信努力……而据我对职场的观察:绝大部分在职场上表现优秀的人,都是具有其岗位需要的很强的天赋的,在这一天赋下,他/她能够很快冒出来,进而会获得更多“冒出来”的机会,又会进一步“冒出来”,那些一味强调努力、汗水的人,事实往往都“沉下去了”……

这中间,其实涉及到一个管理者面临的共同难点:要不要主动解雇员工?我想,大多数的管理者和我一样,内心是不想或者排斥主动解雇员工的。苹果大学前教员、现在谷歌担任管理者的金-斯科特,在《绝对坦率》一书中,列出了管理者为避免解雇员工而用于自欺的四大谎言:第一,这个人的绩效会变好的;第二,在我们找到人来填补空缺之前,让此人留任总好过没有人工作;第三,给这个人换个部门是比开除此人更明智的做法;第四,开除这个人对团队士气不利。

大多数管理者等太久(才采取行动解雇员工),甚至像我一样一直没有采取行动(直到员工主动辞职),因为他们欺骗自己,让自己相信没有必要这样做。仔细想来,以上提到的四大谎言,在我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试用期结束,我就认为这两位员工并不适合该岗位,但是我依然抱有幻想——多给些时间和机会,他们会变好的;团队新组建,多一个人不如少一个人,项目上有一个人总比没有人强;战略类项目做不来,做改制、改制做不好,做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做不好,做财务管理……全都试一遍,大概总能找到合适的;新团队开除员工对团队士气不利……这些都是我在这过程中不断说服自己不要去主动辞退他们的理由,而且似乎每一条都是那么地有理,那么地符合我自己的价值观……

事实上,我还想强调的是,让他们留在并不能够有效发挥他们能力的岗位上,本身对他们也是一种伤害,于公司而言顶多是这两年白付了薪水(本质上,对公司没啥损失),而于他们自己,事实上是年轻的两年时间流走了,而且是收获了一份失败(至少是不成功)的经验,显然会打击到其职场自信,并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所以,我反思的结果是,最好的管理者不仅要善于将后起之秀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更要善于让不合适的人离开;无论是用人,还是辞人,可以相信自己的第六感,要避免自欺欺人,更不要心存幻想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