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作品卖出了约1.41亿的价格,他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贵的雕塑家

 平治天下行 2021-07-02

人类从降生到死亡,从始至终都是孤独的。

孤独,是生命的底色,也是一种美。

如果孤独可以用艺术来衡量,那么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雕塑应该是最好的诠释。

初见他的雕塑,修长瘦弱的身躯里隐藏着巨大的能量。

那股能量直击心底,或是孤独,或是彷徨,或是无力与不安。

历史上出了许多杰出的雕塑家,意大利有追求戏剧美的Gianlorenzo Bernini。

法国有追求力量美的Auguste Rodin。

唯有贾科梅蒂的雕塑,犹如人海中的苦行僧一般,孱弱、孤独、恐惧。

2015年5月,他的雕塑作品《L'homme au doigt》在佳士得纽约专场拍卖会中拍出天价。

最终以约1.41亿美元成交,他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贵的雕塑家。

虽说金钱不是衡量一个艺术家价值的唯一标准。

却也能印证一个时代对他的喜爱程度。

时间总能筛选出真正的金子,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才是永恒的。

1901年出生于瑞士的贾科梅蒂,早年在意大利学习绘画。

像很多文艺青年一样,他来到了巴黎,师从雕塑家埃米尔·安托万·布德尔。

业余时间,他喜欢在巴黎的各大博物馆写生,临摹中世纪的肖像画。

也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对古埃及的雕塑、大洋洲土著雕塑产生了兴趣。

20世纪初的巴黎是“流动的盛宴”。

艺术家、作家、诗人们互相拜访、学习交流。

作为文艺青年的贾科梅蒂也加入其中,以雕塑家的身份成为了团体中重要的一员。

满腔忧郁的他发现,好像只有离群索居才能保持深度思考的能力,以及艺术的纯洁性。

他似乎天生与任何流派格格不入。

1935年,他彻底与超现实主义决裂,转向现实主义。

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肆虐,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恐惧不安,脆弱与孤独被无限放大。

本就拥有忧郁气质的贾科梅蒂,脸上透出更加沉重、苦难的深情。

有些人生来是拯救者,有些人则是被救赎者。

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救赎他人,殊不知,艺术也成了他的救赎。

1940年以后,他捏出了那些纤细、饱受苦难的雕塑形象。

象征被战火烧焦了的人们,揭示战争的罪恶。

随着战争阴影的扩大,在夹缝中生存的艺术家们,纷纷通过作品来抒发压抑的情感。

也是在这一时期,毕加索画下了《格尔尼卡》。

萨尔瓦多·达利画出了《内战的预兆》。

贾科梅蒂捏出了《遥指》。

时至今日,他的哲学思想还在影响着我们。

抛去物质、金钱、名利,我们都是他作品中那个“行走的人”。

生前的贾科梅蒂,即使荣获众多奖项,依然过得十分拮据。

与大多数艺术家的命运相似。

逝世后他才变成艺术界的“金钱神话”。

面对他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个体的困境与战后人性的困境并无分别。

如今,这些“行走的人”缓缓向我们走来,渴望与我们同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