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苦是改变的动力

 长沙7喜 2021-07-06

图片

前不久,一位朋友见到我,迫不及待告诉我一件事情。

他去某电视台参加活动,一位女编导问他:昨天你分享的那篇心理文章特别好,你认识那个作者吗?

朋友说:不光认识,我们还很熟呢。

女编导很激动:啊,太好了,赶紧把她名片推给我。我这儿一大堆人需要咨询呢。

说到一大堆人的时候,她双手朝天划出一个大圈,朋友有些疑惑:一大堆人,他们在哪儿呢?

女编导说:我和我老公两大家族的人啊。

朋友吓一跳:两大家族的人?他们都需要咨询?

女编导说:我觉得他们都有问题,而且都特别严重。

说到这儿,朋友问我:如果两大家族的人都有问题,这种情况咨询师怎么处理呢?

我乐了:我跟你打赌,这两大家族的人一个也不会来咨询,除非有人自愿。

朋友问:为什么?

我说:那只是她自己的想法,不代表别人的想法啊。

朋友也乐了:那你觉得这里面谁应该咨询?

我说:这是一个好问题。女编导应该咨询。

如果一个人看其他人都有问题,也许正好是她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

图片

人很难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但人很容易看到别人身上的问题。

很多亲密关系里的痛苦,来自每个人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对方,却忘了没有任何人愿意被别人改变。

总有人说:我觉得谁谁谁有问题,他应该来做咨询,他现在还不愿意,我得好好劝劝他......

还有人说:您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的老公(孩子)来做咨询?

我会劝对方最好不要这么做,这样会影响关系,可惜能听进去的人不多。

在劝说身边人听自己话这件事情上,有些人执着得令人惊叹。

一些父母子女、亲朋好友因此翻脸。

曾有一对闺蜜先后来找我做咨询。

先来的女生说她跟最好的闺蜜好多天都不说话了,原因是那个闺蜜总爱挑她的毛病,说她这么大年龄不恋爱不结婚是有心理问题,说她不爱化妆打扮,外表不像个女人,说她花钱太厉害,所以生活过得一团糟......总之,闺蜜眼里的她简直就不像个正常人。闺蜜希望她改变,一见面就摆出“我是为你好”的架势喋喋不休。有一天她终于忍无可忍,跟闺蜜激烈地争论起来,最后谁也不理谁,双方都有些受伤的感觉。

她宣泄完了,感觉好多了,告诉了闺蜜自己做咨询的事情。有趣的是,她的闺蜜也来找我,想解开心中的困惑。

她说她很难受,自己完全是一片好心,希望好友过上幸福的生活,没想到一番好意反被曲解,她担心这样下去,两个人的关系难以维系。

我跟她探讨关系中的边界。在这件事情里,她显然只注重到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没有关注到好友的想法和感受,虽然她一片好心,说的话也都对,但好友非常反感,不愿接受。这种情况下,尊重好友自己的想法,才是真正的对朋友好。

一言以蔽之: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同时要做好对方接受或拒绝的心理准备。

她说:看来是我的问题,是我看她不顺眼,我看她哪哪都是错的,所以才希望她去改变。

当然,指责闺蜜这不好那不好的人,其实是带有很多自我投射的。她嫌弃闺蜜的那些部分,可能她自己身上也有。

图片

有些夫妻会把咨询这件事当作权利的斗争,斗争的核心是:谁咨询,谁就有问题。夫妻吵架时,另一半常常会拿咨询的事去攻击配偶。攻击者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一个家里先去做咨询的那个人,其实是最负责任最勇敢的人。很多时候,咨询是一人受益,全家受益,一个有矛盾有冲突的家庭还能正常运转,是因为有人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

在亲子关系中同样如此,如果孩子出了问题,父母往往希望孩子去做咨询调整,自己却置身事外。

有家长替孩子预约咨询的时候,我会让助理跟家长强调,要先征求孩子意见,孩子同意再预约时间。

对方满口答应,事后证明根本没有听进去。

这导致一些孩子不情不愿地进入咨询,很快以各种理由脱落。

一位数次自杀未遂的孩子跟我说:光我咨询有什么用,我回家以后,不还得面对他们的老样子。他们不改,我好不了。

孩子拒绝咨询,家长急着问我怎么办。

我:孩子不愿意,谁也不能勉强。

家长:可是我们太痛苦了。

我:如果父母比孩子痛苦,父母应该做咨询。

家长:是他病了,又不是我病了......

所以你知道,那些在孩子出问题后选择去做咨询的父母,真的很了不起。不管他们在孩子的问题里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能这么做至少是爱孩子的表现。

那天一位高中男生进入咨询室,四目相对时,我和他都忍不住笑起来。这个笑里有彼此的心领神会。

笑的原因是,每一次咨询结束,他都会跟我说:以后我再也不来(咨询)了。

我同意了。然而下一周,父母又带他来了。

每次预约时间时,都跟父母确认是不是孩子本人的意愿,父母坚定说当然是的。

于是乎,迟到、打瞌睡、沉默、嘟嘴生气,成了这个男生阻抗咨询的方式。

我跟他说:你可以拒绝父母的。不想来就不要来。

他点头答应,然而下周照旧。

后来他告诉我,为了让他来做咨询,父母每次都会允诺他一件事情,或者送给他一个礼物,用糖衣炮弹诱惑他来。

我对他说:你的咨询成本挺高的。你爸妈要付咨询费,还要花钱送你东西。

他笑了,沉默了,然后说:老师,其实我在咨询中还是有收获的。至少我现在不想死了,我又重新活过来,又能去上学了......

他内在其实有很强的咨询动力,但把咨询当作和父母博弈、讨价还价的工具了。

图片

心理咨询讲究来访者的咨询动机,意指激发和维持个体的行动,并将行动导向某一个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

内心痛苦到无法忍受的人,更容易萌生向外寻求帮助的动力(对痛苦上瘾者除外),这个动力就是改变的开始。通常一个人的求助动机越强烈,改变的可能性就越大。

简单说就是:谁痛苦,谁改变。

一些在咨询中获益的人,会把自己的心得体验分享给身边人,就好比我吃到一个好东西,我希望别人也能吃到一样。

把咨询感悟分享给他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一些人会因为对分享者的信任(抑或是讨好)来做咨询。有时同一个微信群里的好几个人,拥有同一个咨询师,这对各自的咨询来说并非好事。虽然咨询师因为不知情,暂时不太受影响,但习惯分享彼此隐私和咨询内容的来访者一定会受影响。假如这当中有一个人在咨询中出了状况,并且告诉了其他人,其他人马上就会有连锁反应,对咨询师生发出各种情绪,甚至是敌意和阻抗。

这种情况我已遇到两次,真的很头痛。

咨询是最隐私的个人行为,互相交换隐私,无疑是在破坏自己和别人的咨询,不仅严重缺乏关系边界,也意味着自己还想做个孩子,还不愿意长大。

还有一种人是无论别人说咨询有多好多好,都不为之所动的。

相比容易人云亦云的从众人群,后者显然更有主见,他们不做咨询则罢,一旦进入咨询就比较稳定。

了解我的人知道,我不劝任何人做咨询,倒经常劝别人不要轻易做咨询,尤其是一时冲动、非常纠结、带有急功近利想法的人,我会委婉拒绝,建议对方准备好了再做决定。

有人说:管那么多干嘛。只要有人约,你就做好了。

我不认同这样的想法。想咨询的人很多,我愿意把时间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对每一位新来访者,在根据评估情况给出相关建议时,我会实事求是告诉对方,咨询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咨访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设置是什么。不夸大咨询效果,不为眼前利益诱惑来访者,一切都清清楚楚。

当然,咨访关系的建立,最重要的前提是来访者的动力,当来访者自觉自愿地进入咨询,咨询才能连续平稳地进行下去。反之则无从谈起。

图片

我的咨询感悟:无论掌握多少咨询技术与手段,都抵不上咨询师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断完善整合的自我及一颗真诚助人的心来得有效。咨询师能走多远,来访者就可以走多远。

作者:王玺,北京资深心理师(从业12年),曾当过公务员、杂志副总编辑,发表作品百万字,曾获北京市好新闻一等奖,曾任天津电视台《我是当事人》栏目嘉宾专家,著有《路在脚下延伸》、《当人生艰难时刻来临》,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公众号ID:wangxixinli。

图片

欢迎留言、转发朋友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