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肿瘤切除了还会复发?专家总结这几点原因

 玄术之门 2021-09-02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周蓉蓉

体检发现肿瘤,切除后应该就万事大吉了吧?不,医生告诉你,有些肿瘤切除了还是会复发。这是因为手术没切干净,还是自己本来就是易复发体质呢?

肿瘤复发主要有两种假说

国家癌症中心2020年度工作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患者总体的5年生存率为40.5%。也就是说,近60%的癌症患者无法达到临床治愈,而复发、转移是病人无法获得治愈的重要原因。手术没切干净导致复发只是原因之一,也有很多患者在手术时就已经转移到其他部位了,而且有些患者就算完全切除,致癌因素没消除,也很容易再次诱发癌症。在医学界,肿瘤复发、转移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目前讨论比较多主要有这两种假说。

一是干细胞假说。癌症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的特性,肿瘤治疗后,大部分癌细胞死亡,但仍有一小部分癌症干细胞存活下来。这些存活下来的癌症干细胞不断生长,对多种治疗药物具有耐药性,它同时还具备运动及迁徙能力,于是增加了癌症转移的风险。

二是肿瘤休眠假说。学术期刊《自然评论》曾经总结,休眠癌细胞的生命周期为:扩散的癌细胞首先会选择合适的空间,但缺氧等微环境特点会抑制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周期停滞,癌细胞此时会进行更新而逐渐适应周围环境。当它具备逃脱免疫监视的能力后,便开始长期休眠状态。当癌细胞在贫瘠的环境中慢慢攒够了能量,就会被激活,或因微环境因素诱导而被激活。

分化程度越低,复发概率越大

不同肿瘤的类型、分化程度不同,其恶性程度也差别很大,也就意味着其侵袭、转移、复发能力以及对治疗的敏感度大不相同。分化程度低、病理类型差的肿瘤复发的概率更大,如胃印戒细胞癌、胰腺癌等。

除了肿瘤本身的情况外,患者本身的因素影响也非常大。比如对于同一肿瘤类型来说,分期越晚,肿瘤负荷越重,预后也越差;按计划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其预后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患者的身心因素、经济因素、家庭社会因素等也会影响预后。

定期回访,防范肿瘤复发

防范肿瘤复发,就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医学研究中的新进展、新成果不胜枚举,但要落地到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治疗模式主要是多学科团队讨论,相比于以往的单学科孤军奋战,这种协作模式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多学科合作团队,会根据患者初诊的肿瘤分期、患者体质等情况选择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来有效减少复发。

就目前情况下,接受规范合理的抗肿瘤治疗是降低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最有效的手段。癌症患者要终生定期随访,一般头两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3~5年内每6个月复查一次;5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通过定期随访观察,能够及早发现复发和转移病灶,及时治疗。对规范治疗后随访满5年,依然没有异常症状,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也未发现明确转移性病变,可认为达到“临床治愈”,即通常所说的“5年生存率”。

肿瘤一旦复发,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创伤往往比初次确诊更严重。患者不应该就此陷入绝望之中,乐观的心态、良好的营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保持人的免疫机能在最佳状态,充分发挥抗癌活性,加速康复,这是癌症复发后得到疗愈的关键。患者和家属应科学理性看待肿瘤的复发,用积极的心态与肿瘤抗争,以取得最好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