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分享|一例以脊髓症状起病的疑似Clippers综合征病例分析

 新用户21204544 2021-09-16

让阅读成为习惯

让灵魂拥有温度

图片

分享及点评嘉宾

崔丽颖主任

鞍钢集团总医院

图片

病情简介                                           

患者杨某,男,49岁       

重体力劳动者    2021-6-3入院

因颈部疼痛、小便障碍20余天,双下肢无力2天入院。

患者5月5日扛重物后出现颈部疼痛,不能抬头,当日出现排尿费力,无肢体无力、麻木,自行应用磷霉素2日后自觉排尿费力较前好转,颈部仍有疼痛;

5月30日自行诊所按摩及针灸治疗,6月1日患者突发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逐渐出现不能行走,排尿困难较前明显加重,同时伴有排便困难,不伴呼吸困难、腰部束带感,为进一步诊治,6月3日就诊于我院,外院颈椎磁共振C3-4、C4-5、C5-6椎间盘突出,以“脊髓型颈椎病”收入骨科。患者发病前无发热、腹泻、咳嗽、咳痰,病后睡眠饮食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个人、家族史

既往体健

个人史

出生地:原籍,外地久居史:无。无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毒物接触史:无。生活:规律,否认治游史。吸烟史:有。饮酒史:无。

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检查                                           

查体

T36.6℃,

P78次/分,

R18次/分,

BP135/88mmHg

内科查体无特殊

专科

神清语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各向活动灵活,无眼震及复视,伸舌及示齿居中,咽反射对侧存在,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2级,双上肢肌张力适中,双下肢肌张力减退,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腱反射(-),肋弓以下痛觉减退,双侧肢体深感觉及精细触觉正常存在,腹壁反射消失,双侧巴氏征(-),尿潴留

入院前完成辅助检查(外院带入)

外院颈椎MRI(仅有结果回报)

 C3-4、C4-5、C5-6椎间盘突出。

头CT:未见异常

图片
图片

大家思考一下,

1. 需要完善哪些检查?

2. 定位定性考虑?

定位定性

1.定位诊断:

肋弓以下痛觉减退,定位于T8水平;双下肢肌力2级,腱反射消失,双巴氏征(-),尿便障碍,考虑为不完全脊髓休克;双上肢及颅神经不受累;综合定位于T6节段脊髓受损。

2.定性诊断:

亚急性起病,进展加重, 20多天前颈椎受外力后疼痛,尿便障碍,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无酗酒及中毒病史,无发热、腹泻等感染病史;无其他系统病变;考虑为:外伤性脊髓损伤?炎症?脱髓鞘?肿瘤?

入院后完成辅助检查

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离子、输血四项均正常。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图片
图片
图片

颈椎、胸椎、腰椎MRI结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入院后辅助检查

无色透明脑脊液,腰穿压力320mmH2O↑↑;

图片
图片

外送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自身抗体阴性

图片
图片

副肿瘤综合征自身抗体阴性

图片
图片

治疗                                                  

腰穿当日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mg ivgtt;甘露醇125ml ivgtt;

次日患者双下肢肌力较前明显好转,双下肢肌力达3级

患者由骨科转入神经内科

入院后辅助检查6月7日颈椎MRI+C

图片
图片
图片

颈椎MRI+C结果

图片
图片

大家思考一下,

1.诊断考虑什么?

2个月随访

 

肺CT无异常,EBV检测待回报中

 
图片

崔丽颖主任总结与分析

该患中年男性,既往身体健康,从事重体力劳动,亚急性起病,逐渐进展加重,主要表现颈部疼痛、小便障碍20余天,双下肢无力2天入院,病前无感染病史,神经系统查体:T8水平痛觉减退,双下肢肌力2级,腱反射消失,双巴氏征(-),尿便障碍, 余无异常;辅助检查:头、颈MRI+C:头部平扫:T1、T2未见异常,颈髓平扫:等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中脑、脑桥、延髓、脊髓见点、曲线样不均匀强化,呈“胡椒盐”样改变。肺CT未见异常。腰穿:透明无色脑脊液,压力320mmH2O↑↑;脑脊液常规:有核细胞数:120*106/L;淋巴细胞82% ;中性粒细胞:18%;脑脊液生化:微量蛋白:1.020g/L↑;氯:115.8mmol/L↓;Glu:2.5mmol/L;外送血清及脑脊液副肿瘤抗体及中枢神经脱髓鞘抗体,结果回报均(-)。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离子、输血四项、甲功、风湿免疫指标均未见异常。经激素治疗明显好转。

该患以脊髓症状起病,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影像学中脑、脑桥、延髓、脊髓增强扫描见点、线样不均匀强化,呈“胡椒盐”样改变;二是激素治疗效果好。目前检查不支持淋巴细胞肉芽肿、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MS、NMOSD、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故考虑Clippers综合征可能性大。

鉴别诊断:

1、淋巴瘤样肉芽肿病(LYG):常见于老年人,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疾病,最常见于肺,其次是皮肤和神经系统,可以侵犯颅脑任何部位,MRI表现与Clippers非常相似,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鉴别两者主要依靠病理检查,LYG典型镜下表现CD3+小T淋巴细胞背景下散布数量可变的CD20+大B淋巴细胞,常伴随非典型性细胞呈血管中心性与血管破坏性改变,原味杂交多可见EB病毒RNA阳性。该患肺部无结节病变,无皮肤红斑病变不支持,EB病毒检验待回报中。

2、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常见于免疫缺陷者,病程进展快,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位于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胼胝体、脑室旁白质区,常以血管周围间隙为中心向外浸润性生长,CT扫描多呈等或稍高密度,MRI:稍长T1或等T1,T2类似灰质信号,增强见均匀强化。该患影像学特点不支持。

3、NMOSD:该患有长节段脊髓病变,AQP4阴性,①具备一个核心临床症状是脊髓炎;②脊髓炎≥3个脊髓节段;③表现为空间多发。该患仅表现为脊髓症状,临床表现不支持≥2个核心临床症状,且影像学增强“胡椒盐”样表现不支持。

4、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是癌肿对神经系统的远隔效应,而非癌肿直接侵犯或转移至神经或肌肉的一组综合征,可通过影像学、实验室肿瘤、副肿瘤相关检查、重频电刺激等检查鉴别,该患检查无支持证据。

5、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病灶通常位于大脑半球皮质和深部白质,脑血管造影可见腊肠样改变。常见病变位置不支持。

文献复习:

Clippers综合征:称为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确,可能与引起免疫紊乱的特定事件有关,使EBV感染的潜伏B淋巴细胞被唤醒,导致抑癌基因及致癌基因调控发生紊乱使不受控制的淋巴组织增殖。 

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年龄分布在5~86岁,以30~60岁居多,且临床为亚急性起病,渐进性加重。病变主要在脑桥,还可分布于中脑、小脑、丘脑、基底核、内囊、胼胝体、大脑白质及脊髓等部位,并在这些部位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头颅磁共振增强:病变血管周围呈“胡椒盐样”斑点状强化病灶,此为其特征性表现。另一个不寻常的影像特点是单个病灶T2加权像高信号影的边界范围不会明显超过对比强化病灶的边界范围。这表明虽然病灶呈明显强化提示血脑屏障破坏,但极少出现血管源性水肿。腰穿:脑脊液蛋白和细胞数可以轻度升高。激素治疗敏感,“胡椒盐样”斑点状强化病灶征象减少或者消失,激素治疗可能需要长时间维持,有学者认为服用大于2年,每日强的松大于20mg可能预防复发,过早减量或停药可以导致该病复发。维持剂量的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羟氯喹、硫唑嘌呤、甲氨蝶呤、利妥昔单抗)合用可能有效,仍需观察,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不佳或可能无效。复发型病例预后差,有报道13%进展为淋巴瘤,被认为是淋巴瘤的前哨表现。

目前 CLIPPERS 综合征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主要符合以下几条:①亚急性、渐进性脑干、小脑受损的症状,如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复视、面部感觉异常等;②颅脑MRI可见累及脑干、小脑典型的“胡椒粉样”斑点状、曲线状强化病灶;③脑组织活检可见血管周围明显的 T 淋巴细胞浸润性炎症反应;④对类固醇激素异常敏感;⑤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需要注意的是,脑组织活检并不是诊断CLIPPERS 综合征的必须条件。

CLIPPERS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的影像和临床综合征,完全是一种排他性诊断,主观性较大,建议密切观察、长期随诊,排除其他恶性病变,尤其是淋巴瘤。

病例分析及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