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鼠笼式的话语

 岳春光 2021-09-28

  前些天,看到了这个样一个事情,某教师跟自己的学生说:你要认真考虑一下,即便是XX大师来做你的老师,你能对他们提出什么好问题,又能学到些什么?而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感觉是“困扰不已”。在这个学生看来,这是对他学习能力的批评。而实际上,这句话并不构成一种批评。因为批评要有具体的对象(哪怕是可以抽象表述的对象),而“学习能力”的提法过于笼统。那位教师说这样的话语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促进学生思考,然而这样的表述中其实已经包含了一种预设,即无论你说什么也不可能提出超越那位大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其中使用了“好问题”和“学到些什么”两个不确定的内容。

  先说“好问题”,在这个表述中“好”是什么意思?在必须要弄清楚好的标准是什么之后才,我们才能判断一个人的提问到底是好还是不好,然而在这个虚拟的情境中并没有给出这个标准。再说“学到些什么”,“学”这个字其实就限定了提问者必然要是以学生的身份去仰望XX大师——而这种状态是不可改变的。从这个角度上讲,在某教师给出的这个虚拟假设中,要提问者(学生)是处在弱势的,而被问者(XX大师)是强势一方,一旦一个人被设定为弱势了,那么他已经输了,因为在这个假设中,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强势的,而且他的问题永远不够好(因为好的标准是不确定的)。

  也就是说,在这个虚拟的设定之中,存在着不平等的对话情境。而这个情境,使得面对这个设定的人,面临的是一种类似鼠笼的困境——在一个封闭的环形鼠笼中,一只小白鼠一直在奔跑但一直跑不到尽头,但却无法离开——而结果就是:他永远达不到标准。

  其实,这个虚拟情境还有一个更常见的版本,就是有的父母经常在教训自己的孩子时说:你看看人家孩子多好,你要好好跟他学一学。一般来说,听到这句话的孩子没有不反感的,因为孩子们能敏锐地感到自己的困境——自己已经被设定成为了弱势的一方,而且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不够好。虽然我不敢保证所有的孩子中一定没有听到这番话之后,去反思自己该学什么的,但恐怕他去学的内容往往并不是父母所希望他去学的。

  这个虚拟的情境,其实是语言的一个陷阱,如果简化一下的话,我们可以这样说:请提出一个你永远想不到的问题、请画下你永远无法想象的形象、请学习一下你不可能知道的内容、请进行一下不知道从何开始的比较……

  那么,如何跳出这个话语的鼠笼?首先要明确的是必须从评价标准入手,这样才能有一个平等对话的基础,这样才能有利于提出“好问题”。其次,要弄清楚具体对方能提供哪些内容,这样才能根据自己的状况来确定自己去学什么。否则,在一个虚拟的不平等的对话情境中,在具体内容不明的情况下,你只能承受困扰,而不可能提出“好问题”和“学到些什么”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