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炙甘草汤治不好的心悸,试试这个方准没错

 负鹏载舟 2021-10-18

小 编 导 读

心慌在临床一般称为 “心悸”,是日常生活许多人都经历过的情况。从西医学角度讲,早搏、房颤或心脏器质性病变都可能引起心悸。而在中医学中,学习过《伤寒论》的读者一定对“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耳熟能详。可是有的心悸症状,服用炙甘草汤却无效,这是为什么呢?看看文中的医案就明白了——

李某,女,72岁。房颤一年半,心率50~100次/分。每天发作心悸,发时觉得心颤身亦颤,眩晕,乏力,便溏,纳差,耳鸣,鼻干,眠差,后半夜睡眠差,动则汗出。舌胖润,脉沉滑,时有结代。心电图示:阵发性房颤。前服某中医之药不效,视之乃炙甘草汤。查其脉证乃系心脾肾三脏阳气不足,水湿偏盛,治当温扶心肾之阳,祛除湿气,方拟补坎益离丹扶助心阳,合真武汤温肾利水

桂心30g,白芍25g,附子30g,白术30g,炮姜30g,海蛤粉30g,茯神30g,红参10g,炙甘草15g,龙骨30g,牡蛎30g,生姜10片,大枣10枚。7剂。

复诊:心悸发作减少,余症亦轻。附子加至40g,同时出入药物尚有黄芪、肉桂、枣仁、砂仁、丹参等,服药2个月,症情稳定,偶有发作,程度亦轻。

【按】本案房颤前医用炙甘草汤不效,这里大有学问。在有关伤寒的研究中,有专家主张“方证对应”论,有是证用是方,对有证有方的条文拿来就用。如“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凡见脉结代,心动悸之证,无问其他,即可投之,称之为“方证辨证”,胡希恕先生“把辨方证称之为最高级辨证”。

考炙甘草汤组成以滋补阴血为主(生地、麦冬、阿胶、炙甘草、人参、麻仁、大枣、生姜、桂枝),但是临床上,心阳不足,无力推动血脉亦可以造成心动悸、脉结代之症,而且此类型恐怕更多,辽宁前辈刘冕堂即曾指出:“按他经亦有此症(脉结代心动悸),是阳分大虚,虚极生寒,非姜附辛热不为功,若用此药(炙甘草汤),是速其死也。”显然认识到这一点。本例即是如此,患者所现之症皆阳虚阴盛之象,“非姜附辛热不为功”,前医用炙甘草汤不效势在必然,且这种误治较为普遍,关键是这里有阴阳之异

有时看似不同寻常的方法,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究其根本,还是辨证准确、处方得当。

从类似的医案里,我们总能获得一些新的思路,见识不同的治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