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证论治不是中医传统,中医经典都是辨病论治

 wLJ0679 2021-10-31

中医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辨病论治,而不是辨证论治。

《黄帝内经》没有辨证论治的概念。

翻遍《黄帝内经》,你也找不到“辨证论治”这四个字。相反,《黄帝内经》是“辨病论治”。比如《咳论篇》、《痿论篇》等章,都是先说这种病,再说这种病是怎么产生的,应该怎么治疗。

《伤寒论》是辨病论治。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寒已,身灼热者,名风温”。“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等等数十篇,无不冠以“病脉证并治”或“病脉证治”的标题。都是先辩病,然后再予以一个方剂予以治疗。

太阳病、少阳病------,是病,不是证。

《温病条辨》也是先辨病再论治。

“太阴风温、温热、瘟疫、冬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等等

《金匮要略》也只见辨病论治,不见辨证论治。

《金匮要略》中的每篇先冠以“病脉证并治”或“病脉证治”的题目。如《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都是病名。先辩清楚是某某“病”,然后才说明“证”、“脉”“并治”。

——关于辨证论治,已经关系到中医的存亡和发展,我先抛转,希望大家多多发表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