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的历程》作者李泽厚逝世,他引我们深思美学为何如此重要

 板桥胡同37号 2021-11-09

图片

“人的一生有时长,美的历程无止尽。”

《美的历程》的作者、中国著名的美学家李泽厚,于11月3日在美国逝世,而他写下的这句话,也正呼应了他的一生。

对于这一代人来说,李泽厚这个名字显得有点儿陌生。但在上世纪80年代,他的书是毋庸置疑的畅销书,不论是工厂工人还是大学生,在宿舍里,总能翻出一本《美的历程》。李泽厚,就是那一代青年的精神导师。

如今,李泽厚的书或许不再是畅销书,但他的思想却一直影响着我们。在这个风云巨变的时代,我们的孩子更需要思考,更需要美学。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大师,并随着他思考“美”这件事吧。

好的教育,是一趟美的历程

提起李泽厚先生,便不能不提《美的历程》。可以说,它是中国美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李泽厚先生在书中,讲述了古往今来中国人对美的认知和感受,冯友兰先生说它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然而,一部《美的历程》远不足以概况李泽厚的一生。先生的一生都与书为伴,他启蒙了一代人,也对美和教育有独到的见解。

图片

一生与书为伴

先生向来喜欢独处,晚年的生活,也遵循着他所说的“四个静悄悄”:静悄悄地写,静悄悄地读,静悄悄地活,静悄悄地死。他曾在家中摆放一个骷髅模型,提醒自己随时迎接死亡。他说,自己的父母都在四十岁之前去世,曾以为自己只能活到六十岁,能活到这个岁数是一种偶然。

偶有媒体采访,他也不喜欢谈自己的经历,把自己的一生简单归为:看书和写文章。但若是聊到一些哲学和思想上的新问题,他又能兴致大发地聊好几个小时。

毕生思考,追美求美

美学,本是一门起源于西方的学科,近代才引入中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阐释,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路”。与西方求理的、艺术的美学不同,中国人的“美”,是“情理合一”的,是和人的生命体悟密切相关的。

所以,“美学三书”的论述,最终都落在“人”上。他在《美学四讲》的结尾处说:“回到人本身吧,回到人的本体、感性和偶然吧。从而,也就回到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来吧!不要再受任何形而上观念的控制支配,主动来迎接、组合和打破这积淀吧。”

图片

先生看教育

李泽厚在其中的很多观点,现在看来都是超前的。他认为,在未来,教育学会成为核心学科,教育心理学将成为核心课程。

教育不能狭义地理解为职业或技能方面的训练和获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如何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相互对待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发展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也就是说,在于培养美好人性。

教育中,也应该注重美的文化引领,他认为填鸭式教育是丑陋的,教育中的美则在于方方面面,比如教师上课的节奏、韵律、声调,比如学校的氛围等。

美育未必有用,但一定重要

上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一段精神思想的黄金时期。刚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文化断层,突然看到有人文采飞扬地书写历史哲学,释放对美的追求,《美的历程》令人耳目一新,受到青年人的追捧。

如今,已经不是在工厂门口讨论苏格拉底的时代,但教育也在倒逼我们重视美育:就在去年,教育部宣布,艺术正式纳入中考,2022年全覆盖。在中国传统的教育环境里,“美”一向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不被提倡的,类似“不准男生留长发”“不许着奇装异服”等一刀切的规定比比皆是。在教育部的通知出台后,美育似乎才成了“有用”的,但那也只是成了应试教育中的一环。至于生活中的美,好像看不出与“美育”有什么关联。

如果我们能回到那个黄金年代,也许能体会到:美育不该是被倒逼的,而是人生中自然的需求,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追求。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关于美育,我们听了很多“培养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全面发展”的阐述,这些都没错,但美育对于孩子的意义,远非如此。

艺术不实用,但它和德育紧密相关。

在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中,云南保山偏远山区孩子们除了上常规的课程,还会上诗歌课。在那么偏远的地方,教育资源是极其匮乏的,就连“为什么读书”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还要给这些孩子上诗歌课呢?校长给出的答案就是:“会写诗的孩子不会砸窗户。”

图片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而人对美的追求并不是只限于视觉、听觉、触觉,人们也用美的视⻆理解人类社会生活。《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 斯为美。”和谐的社会秩序是美。

人们还用美的视⻆审视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花中君子,梅兰竹菊”,我们常常从自然审美的⻆度来描述人的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所以,“美”与“漂亮”不划等号,其涵义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它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艺术不是捷径,却更容易塑造三观

现代社会,踏实做事的人少了,大家关注的往往是“流量”“变现”,由此开始“内卷”“鸡娃”,一切以利益为上。这样的环境,当然也会影响到孩子,让他们误以为一切东西都是可以用“买卖”作为价值判断的。“成绩不好所以学美术”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也十分常见,美育被简化成了“美术”,几乎成了一种捷径。

其实,早在100多年前,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就曾强调过“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中国青年报发文谈及美育,认为美育就是日常生活,是在生活中去得到熏陶,去发现和创造美。而日常生活进一步发展,会成为我们的价值观。通过绘画、音乐、舞蹈、器乐、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等中国精神。而这些,比学习记忆重要得多。

图片

艺术不是名利,它的核心是情感教育。

的确,艺术是有光鲜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知名画家的画拍卖出好几个亿,也可以看到著名钢琴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华丽演出。但美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出这些凤毛麟角的艺术家,而是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审美情感,使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中脱离出来,增强美感体验,而不是为了获得名誉去配合学习。

教育部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力分享过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小姑娘得了抑郁症,她的母亲给她讲了桃花源的故事,带她出门散心,去湖边居住,接触大自然,欣赏美的风景,品尝美食,用各种美的方式开解她,帮她打开心扉。今天青少年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审美生活是不是比以前更丰富多彩、更有内涵呢?

美,在这个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的时代,也是打开孩子心灵世界的一扇门。

在阅读中,浸润美育

对于孩子来说,读那些大部头的美学、艺术学论述或许太过艰深,但美育却是一刻都不可缺少的。孩子在歌声中、在运动中、在描画中、在学习中、在生活中、在劳动中,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传达美,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人生的多彩与丰盈,感受到爱与被爱。

而阅读,是孩子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更不能缺少美。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系列适合孩子的美育读本,希望在阅读中,美能像春风化雨,一点点浸润孩子的心灵。

《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

适合7岁至青春期孩子的简略艺术史

图片

这是一本适合7岁至青春期孩子的简略艺术史。时间线从史前艺术一直讲到当代艺术,讲艺术品的来由和艺术家的故事。

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全面、清晰和简单,但由于内容基本就是艺术发展史中重要时期、重要流派、重要艺术家及作品的罗列,相当于西方艺术发展史简介,若想从这本书里获得艺术审美的提高,就需要进阶的阅读了。

(穆宏推荐)

《给孩子的美的历程》

109幅图片,引导孩子完成一趟美的历程

图片

《给孩子的美的历程》根据著名美学家李泽厚的力作《美的历程》删编而成,保留了适合孩子、也有必要让孩子阅读的内容,并以109幅图片来引导孩子完成这一趟美的历程之旅。

《给孩子的美的历程》以细致的考察,论述了中国八千年的艺术发展历史,涉及数百种艺术作品,贯通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并从艺术本身延伸至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是一部凝练、全面的艺术通史。但《美的历程》对孩子来说依然是难以理解的,这本给孩子的版本,从内容来说,也更适合青春期及以上的孩子。

《如何参观美术馆》

32条有趣又兼具实用的小贴士

图片

在欧洲美育教育的传统中,从幼儿园开始,无论家长还是学校,都会带着孩子们反反复复地进入各大美术馆观看各种艺术作品。孩子们可以在这些经年累月的观看中练就自己对于艺术和审美的认知与理解。

而对于国内大多数朋友们来说,都缺乏美术馆的观看经历。在还没从量变到质变的个人理解之前,看看资深艺术顾问从普通观者角度提出的32条有趣又兼具实用的小贴士,也是一种有意思的进入艺术的方式。等到自己看过几十次美术馆之后,你就再也不需要这种指南书了。

(李冬莉推荐)

《艺术侦探》

培养“美的洞察力”,让孩子受益一生

图片

培养“美的洞察力”是能让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艺术侦探》期刊让孩子像侦探一样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探索艺术世界的美。带孩子在艺术游戏中畅玩,激发灵思妙想,成为自己的梦想设计师!

《宝葫芦》

为6~8岁儿童量身打造的原创儿童文学月刊

图片

《宝葫芦》是一份为6~8岁儿童量身打造的原创儿童文学月刊,将智慧与诗意完美融合,美文和美图交相辉映,为小读者提供文学性和可读性俱佳的故事大餐。刊物荟萃名家名作,内容丰富多彩,既可以提高孩子审美情趣、激发写作兴趣,也有助于培养想象力、幽默感。刊物设计上图文并茂,重点注音,既适合亲子共读,也适合小朋友独立阅读。整体风格温暖优美,启发想象,轻松有趣,活泼益智,是孩子从不会阅读、不爱阅读到爱上阅读、独立阅读的最好阶梯。

《读友》

面向8-15岁少年儿童的原创文学杂志

图片

《读友·少年文学半月刊是一份面向8-15岁少年儿童的原创文学杂志,分为清雅版、炫动版。“清雅版”主要刊登国内外儿童文学原创优秀作品,题材多样,品味纯正,以清新、优雅、浪漫、隽永、唯美、抒情为主打风格;“炫动版”主要刊登适合少儿阅读的各种风格鲜明的类型化小说,以绚丽、动感、时尚、轻松、奇趣为主打风格。倡导经典阅读,引领精神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