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座 | 痞证辨证(三)

 新顺其自然 2021-11-21
图片
图片

以下为李赛美教授外出授课的现场翻录讲稿

现做节选、分享

上期分享了痞证与条文151条,点击#专辑#可快速回顾。

全文字数:1691字

阅读时长约5分钟

痞证本证部分,仲景讲了一个热痞,一个寒热错杂痞,我们为什么这样讲呢?仲景讲五泻心汤证,或三泻心汤证,均是讨论痞证的本证:泻火,“中满者,泻之于内”,心居中央,真正的中央是偏心的,我们的中央是脾胃,泻心本来有泻火的意思在里面,也有病位在中部、胃脘部的意思,其中大黄黄连泻心汤证,附子泻心汤证,是讲热痞证以及热痞兼表寒。我们看这两条,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这个表里证治疗的先后顺序是有原则的,我们现在都在遵循先表后里的原则,所以仲景提出来的思路,建议解表用桂枝汤,如果攻痞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先解表再攻里。为什么病人要先用桂枝汤呢?其实也是关乎病人。先来看154条,“心下痞,按之濡”,这个是前面描述的痞证的特点,病人局部不硬不痛,摸起来是软的,“关上浮”,关候中焦,浮为阳,为阳脉,阳盛,代表中焦有热,其实还不全是,临床上我经常摸到的病人的关脉是比较浮滑的,代表中焦有热;舌质红,苔黄腻,脸上长痘痘,口有点气味,甚至口腔溃疡,手心也是红的,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这个药物组成,我们认为是有黄芩,在《金匮要略》里面有这个补充。

热痞证,“心下痞,按之濡,其脉上浮”,是它的特点,一个脉两个症状,很好诊断。这个浮脉,刚才讲了,浮脉是表证所独有的,热也可以出现浮脉。关于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组成,刚才讲的是三味药,我们也做一个纠正,在临床上用的时候其实也要加黄芩的。我们后世的黄连解毒汤其实都是以这个为基础方,这个方煎服法很重要,强调“麻沸汤渍之,须臾,绞去汁”,实际上相当于我们讲的泡服,这个泡服的意义就大了,方中有黄连,大黄,黄芩,大黄是泻的,但是这个方,我们看清楚,麻沸汤,滚开的水,甚至有人说水要滚开冒泡,这个才叫麻沸汤,你放的凉了就不叫麻沸汤了,水滚开还在翻腾的时候,你看有没有价值?包括我们讲桂枝汤的煎服法,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叫“微火煮取三升”,我们教病人先大火再小火,微火,慢慢的熬。“渍之,须臾,绞去汁”“须臾”,有人说五分钟,有人说十分钟,我讲完这个课,正好班上有同学长痤疮,学生讲,老师我吃了这个方拉肚子,我说你怎么做的?这个不该拉肚子,仲景用这个方泻热,用麻沸汤渍之,叫做取其气,而不取其味,如果久煮则取其味,气味都重,会有泻。他说我是早上保温杯泡,中午回去喝,我说你这个是须臾么?保温杯都相当于焖烧锅,保温效果特别好,闷起来可以煮粥的,肯定就泻了。这是仲景讲的须臾么?你就守那里5分钟,先倒出来,要去掉它的渣,叫“绞去汁”,中午再回去喝。这个煎服法很重要。现在有位90多岁还看病的老中医身体还挺好的,腰杆还是直的,他的养生之道就是每天早上两片大黄泡服,大家都知道很多人说早上要喝一杯水,有人说喝杯淡盐水,如果你经常大便偏干,你就可以用这个方子。小量的泡服的大黄是不泻的,但是它确实可以保证你每天有大便,小量大黄是健胃的,《伤寒论》里面胃食积的患者也是主张用大黄,栀子豉汤加大黄,博碁子大,5、6枚,量很小,所以这些细节很重要,确实疗效不错。我妈妈也是经常大便干,我也是让她用小量大黄泡水喝,保持大便通畅。首先人老了,阳明脉衰,脾胃很重要,六腑以通为用,你看一天不大便人就很难受,天天有大便的人是特别爽,排毒。所以小量的大黄是很不错的,仲景也有这个方,泡服的方法,给我们很多启发。其实大黄泻不泻取决于它的量。第二个我们讲后下,后下还是要下要煮的,但是不能久煎,久煎鞣酸就出来了,不但不泻反而止泻,所以这里还有很多讲究。大家讲《伤寒论》都是温药,其实《伤寒论》里面凉药也不少,大黄黄连泻心汤这么凉,后世黄连解毒汤就是取这个方作为核心方。所以学习这条原文的煎服法,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

责编 | 戴毅达 

审核 | 李赛美 袁颢瑜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错误请联系

感谢您的支持与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