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汤归属初探(下)

 昵称53824524 2019-02-13

13 桂枝汤作用机理

“营卫出于中焦”,故营卫二气盛衰与否间接反映脾胃运化功能。“阳加于阴谓之汗”,汗液产生是体内阳气鼓动阴液蒸腾、气化的结果,汗孔开口开阖由卫气调控。故津液充足和卫气旺盛为人体出汗的必备条件,脾胃功能间接影响汗液生成和排泄。桂枝汤证病位在表,“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而汗的生成需要脾胃健运、卫气旺盛以及阴液充足,故仲师所言“以汗解之”,实为扶正以祛邪。患者服桂枝汤后汗出,为脾胃得调而营卫气血得以化生,正气恢复,使无形之邪气随有形之汗液排出体外的结果,而非桂枝汤本身具有发汗的功效。

14 桂枝汤方后注

经方不仅组方严谨,用药精简,配伍巧妙,而且煎服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均很详细。对于桂枝汤,仲师于方后曰:“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明确表明桂枝汤需“微火”煎煮,微火即文火,对于药物煎煮火候,一般说来,解表剂应武火急煎,补益剂宜文火慢煎,由此推断,桂枝汤为补益剂。仲师又云:“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热稀粥”为谷物之类,谷物甘温,能补益中焦脾胃,助化生气血使机体出汗,“温覆”亦同理。“遍身漐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也间接说明太阳表虚证不可用解表药物直接发汗祛邪,故笔者认为,患者服桂枝汤汗出为人体中焦脾胃得到温补,气血得生,营卫得调的结果。

2 关于桂枝汤属解表剂、和解剂的说法

后世不少医家对桂枝汤条文,或断章取义,随文解释,或人云亦云,把桂枝汤归为解表剂,笔者以为此举实为不妥。《伤寒论》中涉及桂枝汤的条文里,“发汗”“汗解”等似乎暗示“解表”的字眼出现频率不低,如“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第42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第57条)”等。而笔者认为,“当以汗解”不过是因“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言太阳病治则罢了。桂枝汤证属太阳病范畴,“当以汗解”,而到底通过何种途径“出汗”又需别论了。《内经》将以发汗疗疾的方法称为“开鬼门”,太阳中风证本身是虚证,受外邪侵袭而伤及卫阳,卫外不固、营阴外泄而致津伤,岂能言汗?

清代王晋三明确指出桂枝汤属和解剂,其于《伤寒古方通》中云:“桂枝汤,和方之祖,故列于首。”但分析时却云“辛甘化阳,助太阳融会肌气”“酸甘化阴,启少阴奠安营血”,又显示桂枝汤为补益剂。近世金寿山老先生认同桂枝汤属“和剂”,但又言“……甘温除热之方,首推桂枝(汤)……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用药可用于治虚劳。”并未否定桂枝汤补益之功。《方剂学》将我们目前所说的“和解剂”定义为:“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的方剂,统称和解剂。”同时,在和解剂使用注意事项明确指出:“凡邪在肌表,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均不宜使用和解剂。”桂枝汤既不能治疗和解剂对应证,而其邪在肌表属和解剂禁忌证,可知不能将其归入现代意义上的和解剂范畴。

3 结语

综上所述,桂枝汤非解表剂或和解剂,而属补益剂,具有调理脾胃、化气生血、调和营卫的功效。《伤寒论》为祖国医学史上一朵奇葩,需要现代中医人科学解读其真正内涵,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奉献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