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语文•季现辉比较研究】《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傻丫头oq9h5f23 2021-11-26

图片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左传》擅长描写战争,清朝吴阎生说“左氏诸大战,皆悉心结撰而为之,声势采色,无不曲尽其妙,古今之至文也。” 《左传》详细记录的战争有14次之多,但不同战争,笔法不同,战争中更展现了形形色色、栩栩如生的人物。
《曹刿论战》一文写战争,略写战争场面,却详写战前、战后的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以几组对话跃然纸上。笔者决定设计几组比较,来搭梯子,帮助学生理解。具体设计了乡人和曹刿的语言对比,曹刿和鲁庄公语言的对比,曹刿在战前、战时、战后语言的对比,《左传》中长勺之战和逼阳之战的对比,以期学生在比较中自行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文章写法。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 初探春秋笔法,体会详略得当。
     3. 感知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
一、导入
1. 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在长勺发生了一场战役,后世这样评价,请齐读:
屏显:

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败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毛泽东

这是历史上可以与井陉、淝水等大战相并列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体现战略防御思想的著名战例。——黄金贵(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2.通过两则评价,你能了解到长勺之战的哪些信息?
预设: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战略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3.《左传》记载了此次战役,咱们共同研学。请大声朗读课文。
屏显:
活动一:朗读课文,明确字音、节奏
任务要求:
     1. 大声朗读。
     2. 字音和节奏不把握的,标记并提问。
活动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两两合作,一人翻译,一人聆听。不能字字落实的,标注并提问。
2.仿照示例,完成图表。

图片

3.根据图表,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活动三:比较人物对话,感知人物形象
1. 比读乡人与曹刿
屏显:

乡人VS曹刿

乡人: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要求:同桌分角色朗读,说说读出怎样的乡人和曹刿。

预设:乡人不关心国家前途,曹刿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献策献力,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热血男儿。
重读“鄙”“未能”,可读出曹刿的自信和对当权者轻视,朗读时语气坚定,语调铿锵。
2. 比读乡人与鲁庄公
屏显:

乡人VS鲁庄公

曹刿:

何以战?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鲁庄公: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要求:男女生合作朗读,男生齐读曹刿,女生齐读鲁庄公。说说读出怎样的鲁庄和曹刿。
预设:与君王见面先发问,表现出对国事的关心,不惧权威;连续两个“未”字表现出他的不卑不亢,成竹在胸,对战争条件的精准判断表现出他的政治远见;“战则请从”表现出他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
相较之下,鲁庄公政治见识浅陋。
3. 比读战前、战时、战后曹刿的语言
屏显:

曹刿之战前VS战时VS战后

战前: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战时:

未可。

可矣。

未可。

可矣。

战后: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要求:自由朗读,说说战时、战后曹刿表现出的品质,纵向比较三组对话,说说有何发现。
预设:战时的曹刿能把握作战时机,不轻率,不冒进,干脆,果断。
战后的曹刿解说头头是道,娓娓动听,战略思想高超。
纵向比较发现,战时的话最为短促,烘托了战争的激烈,战前、战后的话较长,但前者步步紧逼,形势紧张,后者舒缓,反映出宽松的环境和胜利后众人愉悦的心情。
活动四:比读战争场面
屏显:

长勺之战VS逼阳之战

长勺之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逼阳之战:逼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狄虒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左执之,右拔戟,以成一队。孟献子曰:「《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主人县布,堇父登之,及堞而绝之。队则又县之,苏而复上者三。主人辞焉乃退,带其断以徇于军三日。

要求:小组合作,疏通“逼阳之战”文意,说说同写战争,二者有何不同?
预设:《曹刿论战》无具体战争场面描写,着重写曹刿战时对战争时机的判断,逼阳之战着重写鲁军攻城的雄壮场面,刻画了三位气慨非凡、武力超群的勇士。
《曹刿论战》以历史家的卓越见识,合理详写战前、战后的论战,略写战时的场面,描述出战争成败的因素。
小结作业:
屏显:
当两个人站一起、两件物品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注意到他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一样,这种判断两种事物之间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就叫做比较。
1.请同学们围绕“比较”总结本课所学。
预设:通过人物的比较,体会到曹刿的人物形象,通过战场描写的比较,体会到详略安排的得当。
2.请与老师合作,同学们读曹刿,读出国家危难之时曹刿的担当。
师: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从古至今,有很多志士仁人像曹刿一样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他们是国之栋梁。请搜集相关史料,与曹刿比较,感受人物品质的异同。
END

作者简介

图片

季现辉,济宁市安居第一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湿地栖息者,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实习生。在教与学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困,迫切想要学习、成长,不奢求达到某种目标,只希望能察觉到、记录出教与学的风景,学习以教法改善活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