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文:挖掘员工价值和发挥员工动力,减少岗位中的浪费

 全优绩效 2021-12-05



如何设计更好地挖掘员工价值和发挥员工动力,减少岗位中浪费的机制?
我们先看一下二线岗位在思维上存在的一些盲点,比如少干活多拿钱,我只干自己分内的事,其他事跟我没关系,因为我干了也没用,老板最多一下表扬我。
还有我只在工作时间内做事,工作时间以外的时间,除非极特别的情况我才愿意,想办法拒绝更多的工作,上级老板安排一些事情给我做,我还是不愿意做,想办法推卸。
还有忙于做事,但是不愿意对结果负责,结果好不好,跟我没关系,各种各样的理由,我们讲成功的人永远会找方法,而失败的人永远找借口。
在二线岗位这样的思维方式非常普遍,这样的思维给二线岗位的设置,人员潜力的挖掘,带来很多的障碍和困难,那如何解决?
建议采用PPV产值量化薪酬,首先是同岗不同薪,这种方式很多企业也存在,只不过是采用保密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样做助理,但是工资不一样要保密,怕员工攀比。


而PPV 的同岗不同薪,不是基于保密,而是基于员工有不同的价值创造和不同的结果而存在,同样的一个岗位,因为他们创造的价值不同,不是时间不同,资历不同。而不一样,是你的价值不同。
要让每一个岗位的员工都有多劳多得的思维,能够量化他的薪酬,设计量化他的价值,我们希望对二线的岗位,要打破过去传统的模式,给他赋予产值化和价值化的概念。
还有复合型岗位的设计,特别对我们中小企业岗位来说,在设置岗位的时候一定是一个岗位,可以分管很多不同的职责,不同的责任,不同的目标甚至可以兼并更多的相类型的岗位,而减少岗位的壁垒,减少职责的重叠,把责任工作项目、任务、目标把它直接落实到具体的岗位,而且落实到尽量少的岗位。
公司要让员工创造一专多能,比如我做的是会计,难道就永远做会计?只会做内账、外账、统计数据,做报表,做凭证?我们知道很多做会计的人,最后能够做财务经理,能够做副总,做CEO。
CEO的岗位,经过分析有两个岗位是最容易做到的,一个就是业务出身,一个是做财务出身,很多企业世界五百强的财务官,最后都能做到CEO ,他能够做经营分析,掌握大量的数据,分析公司的前景业务状态,通过分析,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财务作为一个基础,充分发挥经营能力、创造力、管团队、做团队建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成长。
如果一个做人事助理的人,只能够做招聘,离职的流程还要做一些人事报表,一些岗位的档案管理,这是不足够的,我还可以把行政、采购、业务、服务都做起来。
我一个朋友做办公室主任,很多办公室主任就是做公司会务、事务、车辆、后勤行政、文件的管理工作,可是我们这个朋友还要做客户,做业务开发,客户的服务,所以他的收入就很高,靠的什么?靠的是在一个专门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挥他很多的能力和价值。
但是我们很多企业的员工,就是做一件事情,别的事情做不了,没兴趣做,如果你没兴趣做,你的收入永远只有这么多,你的能力也就是卡在一个位置,当然有一种可能性,把这个专业做的无比的强大,无比的深入,那是另外一个问题,钻到极致,这也是你的本事,但是如果你没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的时候,你可以向外扩展你的能力,让能力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完整。


在PPV的设计当中,首先我们有一个底薪来保障员工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在这个部分我们会有一个结果的要求,产值的结果,当他把事情做出价值和结果的时候,他会获得这对应的收入,我们把这部分叫量化薪酬的设计。
还有就是他做出了更好的效果,在这个效果上我们又有个效果的产值,然后我们既要有结果,更要有效果,效果的产值比结果的产值,收入更高,再往上就是公司还会有一些特别的奖励,就是丰富更多激励。再往上就是构建OP合伙人模式,再把他的价值拉得更高,从个体的利益到共同利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