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从倾听开始

 新用户5345BAE7 2021-12-05

——李政涛教授《倾听着的教育》摘评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李政涛教授在《倾听着的教育》一书中指出,作为教育者的老师既要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责任,也负有发展并运用自身倾听能力的责任。对于后者,倾听学生的叙说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础和身为教师的道德责任。可在实际之中,老师对于学生的倾听,往往有这几种不正常的现象:不健全的倾听。教师只倾听那些能满足自我需要的声音,对那些令自己不悦的声音加以排斥和压制,有意无意地诱导学生发出迎合老师的声音,这些并非从学生心中自然产生的声音,充满了欺骗和谎言,它们既扭曲了师生的心理,也扭曲了教育本身。虚假的倾听。教师摆出一副倾听的姿态,打开一只耳朵,接纳学生的声音,但却让它从另一只耳朵悄然流出,未能让这声音在内心产生任何涟漪;更糟糕的是教师连一只耳朵也没有打开,他只是坐着或站在那里,让学生言说,却并不作任何接纳与回应。错误的倾听。对于学生声音的内涵、方向和潜在意义,教师未能准确把握,要么将“不是”听成了“所是”,要么未能听出这些声音中的象征意义。正因如此,李政涛在本书中提出“教育从倾听开始”的观点: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有责任倾听和应答,有责任用全部的感官潜能去倾听、理解和呼应学生从生命深处发出的所有声音。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智慧,首先是一种倾听智慧。在本书中,李政涛举了一则陶行知这样的故事: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又一期出刊了,壁报前人头攒动,但同学们很快发现了一首歪诗:“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习几何苦恼多,不如学习咪嗦哆!”陶行知知道后,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从吃饭、穿衣谈到音阶频率的振动,直到国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数学,离不开数学。因此,人人要学数学,数学对于人们就像人们离不开空气、水分、阳光一样的重要。小作者听得心悦诚服,说:“校长,我这下真的明白你为什么要我们把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方法论这四门功课,作为开启文化宝库的'四把钥匙’的道理。我检讨……”陶行知马上就接过话头:“现在我们只是在讨论,你能认识问题,提高思想,就是进步。”小作者连连点头说:“我们音乐组不少同学都有这种思想,让我去说服他们。”这则故事中的陶行知所展现的是“邀请式倾听”。倾听是一种邀请,“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不只是一种外在的姿态,更是内在的尊重,学生是“我”郑重邀请的客人,把你邀请到我的身边,期待听到你更多的声音。倾听也是一种对话,你表达对数学的观点,我也同样可以表达自己的理解。对话中的陶行知,充分倾听也理解小作者的观点,但没有顺从,而是坚持合理的信念,并试图以自己的观念说服对方,进而成功地实现了教育目的。

另外一则故事与苏格拉底有关。苏格拉底问青年尤苏戴莫斯,能否举出什么是“正义的作为”和“非正义的作为”,尤苏戴莫斯说能够举出。接下来,苏格拉底建议把正义的作为归为一边,非正义的作为归为一边,而虚伪、欺骗、奴役人分别归在哪一边?尤苏戴莫斯认为都应归在非正义的一边。苏格拉底问,如果一个被推选为将领的人,去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的人民,那能认为他是非正义的吗?倘若他在作战期间欺骗敌人,偷窃敌人的财物呢?这样,前面本来放在非正义的一边的事,现在都列入了正义的一边。紧接着,苏格拉底又从正反两个方面来与尤苏戴莫斯对话,究竟怎么来认识正义与非正义,在朋友身上发生的事,在敌人身上发生的事,在小孩子身上发生的事等等来进行对话,最后尤苏戴莫斯这样对苏格拉底说:“看来是我错了。如果您准许的话,我愿意把说过的话收回。”对这则故事,李政涛认为是一段典型的苏格拉底“产婆术倾听”与对话:不预先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而是在提问、倾听、追问中,让对方逐渐理解并认同自己的观点,并通过举例子让对方反思和评价自己原先的观点,以实现自我觉醒、自我认知和自我改变。教育者只有通过倾听,听懂对方的话语,读懂其真实的想法,才可能提出合理的追问和反诘,才可能实现改变和影响对方的目标。

邀请式倾听与产婆术倾听,这是从两则名人故事中发现的倾听的重要方法。而在本书“教师的倾听能力”这一辑中,李政涛提出“只有让学生通过教师无微不至的倾听,感受到教师与他同在共在,我们的教师才更能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改变学生和发展学生,才能充分展现出教育的伟力。”因此,无形中,我们是否满足学生的被倾听需求,成为学生衡量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喜爱教师的一种标准,而对于教师而言,更重要的在于,是否具备足够的倾听力,影响甚至决定了教师是否具有强大的教育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将学会倾听作为最核心的教育教学能力,根据本书中的详细阐述,我们首先要学会积极式倾听:以一种平等和宽容的态度,接纳和开放的心态,邀请和引入的姿态,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容得下学生的各种声音,听出学生的发展需求、发展空间和发展路径。其次要学会开放式倾听:采取开放的策略,尽可能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声音,充分地让学生说,打破教师倾听成见与预设,真正通过“放”和“让”,“开”出属于学生自己的声音,“开”出新的生命成长与发展的可能。再次,要学会对话式倾听:在师生彼此之间直接和动态的相遇中相互成就,相互成长,教育智慧,实质上是一种基于对话的倾听智慧。最后,还要学会生成式倾听: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重点解决如何处理和应对从学生那里倾听到的资源,实现在倾听中主动捕捉、辨析、提炼、再造和生成的教育过程。高明的教育,从来与智慧倾听融合在一起。

叶澜教授说:“教师是否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就成了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中的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结合对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这本书的阅读,我也更进一步认识到,具有什么样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是教育能否成功的起始所在和关键所在。倾听之后,必有回响。就让我们把耳朵张开,朝向每一个学生的方向,而回响,一定就在教育的前方不远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