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渡的认识,那会因为建了个朴门群,一群喜欢朴门永续设计的人,种地的,即将种地的,买菜的,卖菜的,看热闹的,讨论着朴门在国内的各种现实与不现实,合理与不合理......各种捧,各种踩...群里在这群人的引领下,好不热闹。时间过得很久,群里一般是不怎么聊天的我,记得老渡的一件事情,大抵是因为朴门设计说的覆盖免耕,老渡与群里一位朴友闹翻了,好家伙,就像两个小孩子,不可开交,非要让群主出来说句公道话。大笑,一把年纪竟还因为这些琐碎小事耍起脾气来,有趣。争论的焦点在我看来,并非孰对孰错,而是那个年代,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争论自是难免的,一群人对朴门永续设计的理解自是形而上的。然像老渡这样的已经种植多年地的,对事情的理解更看中的是应用,也即是实践,会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环境,物候,及个人需求等实际情况来选择性的来。所以形而上和形而下,这事原本是没有什么好争论的,适合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应用才是最好的。熟悉老渡的人都知道,特别是朴友·浙沪群,都知他是个什么人。总体来说,其人不错,没坏心眼,脾气“怪”,见不惯的事就说,俗称大嘴。老渡,浙江义务人,璞食源家庭农场的主人,他和我介绍说,他的农场属于精耕细作专做高品质食材的小型农场。至于精细,可能是由于面积小想不精细都不可能。至于品质,怎么理解都有,试想精细耕作带来的东西在种植环节是不会查到哪里去的!这便是老渡在种植环节喜欢自吹的原因。我对老渡这人没多大兴趣,感兴趣的是他自己搜集留种的老品种,众多老品种中属西红柿最爱。在种植环节,几十年的精耕细作,加上自己尚可还行的学习能力,再加点因为喜好老品种到处搜集起来种地爱好,接触的品种多了,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对这些品种的驾驭自是熟悉。  但,老渡也一样,面临众多生态小农所面临的农产品上行的难题,由于规模不大,产量有限,包装不好,甚至价格还贵,快递费高得离奇,导致产品售价偏贵。这也是生态农产品在上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量价不匹配导致各种上行成本偏高。或许是因为我在杭州生活时间长的缘故,老渡是商城所有合作的农人中我怼他怼得最多的一个,我曾坦言和他说:你的东西好是好,我自己都喜欢买买你的东西,但是你包装这些真很糙,咱们手糙点点没关系,但包装这些不能糙。每次他都会乐呵乐呵的说,我改改。老渡也和众多生态小农一样,主要劳动力是自己,一个人,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忙活,兼顾着分拣,发货,售后,接单的工作,他们很有心,也很细心,他会在寄送样品时,单独为我家闺女做一份吃的。 但在很多方面,真的很乏力,我自己种过地,能够理解那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力感。很多时候,他的产品出现来售后退款,我都让客服直接处理,2:8原则,总是能维持盈亏的。好在通过一年又一年的改进,现在,虽做得不是很完美,但能让人满意,产品到手不至于损坏。今天还有要说到是老渡的豆腐干,也是我个人很是喜欢,去年只是在卖西兰花的时候,搭配一斤送给朴友尝尝。老渡的食材我是放心的,因为用到的原料都是农场自己产出的。每年春天,老渡都会种上几亩老品种黄豆,部分卖掉,部分则用来做豆腐,自己种的自己做的,吃起来放心,还不花钱。自己有空就做点豆腐,生产量不大,去村里做了十多年的买卤水的人家买卤水,不是酸汤也不是石膏而是盐卤,用来点豆腐,豆腐点好后。做好的豆腐,一部分压好后,用柘木粉熏制,做成豆腐干。将木炭烧红后,不冒烟,这时候在烧红的碳上撒柘木粉,熏制时间不长,豆腐颜色有点变化就好,虽几分钟的时间,但要不断的翻面,翻晚了容易熏硬,我想让他给点照片,老渡调侃,也想拍图片,但是就自己做,烟熏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哪里还想到拍照哦!另外一部分豆腐则切小块,用自己种的油菜籽,再找当地榨油坊来榨油,自己种也是自己看着做的油,吃起来香一些。 油炸豆泡——油炸过程严格控制油温,边炸边不断搅动 
柴火 
像这样,一斤豆子能做2斤3两豆腐干,豆干的吃法有很多,简单的做法也能把豆干做的很美味。豆腐干和豆腐泡的制作原料是采用自己农场的老品种黄豆,选用自己种植的菜籽进行榨油,数量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