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状腺功能减退治以右归丸合附子汤获效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21-12-21

培训内容及评价:“甲状腺功能减退”医案一则。

苗某,女,76岁。初诊:半年来,周身畏冷,尤以脊背为甚,四肢不温,纳可,大便正常,夜尿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甲状腺功能:TSH 15.41mlU/L,T4 5.10ug/dl。

西医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中医诊断:虚劳

病机:肾阳亏虚,失于温煦

治法: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方选:右归丸加减

用药:熟地15    桂枝6     干姜6     鹿角胶10(烊化)

山茱萸10  山药10    菟丝子10  制附片6(先煎)

当归10    益智仁20  乌药6   x7付

   辨证思路分析: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倡虚劳病名,分阳虚、阴虚、阴阳两虚三类。患者症见周身畏冷、四肢不温,“阳虚生外寒”,可见患者属阳虚。而患者脊背畏冷尤甚,《灵枢·经脉》云:“肾足少阴之脉……贯脊属肾……”,“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胞中),下出会阴,经长强,行于后背正中,上至风府……,”且督脉两络于肾,知患者当属肾督阳气亏虚。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它能推动和激发脏腑经络的各种机能,温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若肾阳虚衰,则阳气不振,不能温煦肌表而畏寒肢冷。肾主封藏,司二便,阳虚而膀胱不固,则见小便频。故治宜温补肾阳,填精益髓。方选右归丸加减。方中附子、桂枝、干姜温壮元阳,鹿角胶、菟丝子温肾阳、益精血,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滋阴益肾,填精补髓。配方讲究阴阳互济,正如《景岳全书·新方八略》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益智仁、乌药合山药组成缩泉丸,患者小便频,用以温肾祛寒缩尿。

二诊:小便频、灼热,喜温饮,背冷汗出,恶风,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细。尿常规:OB 3+, RBC 633/ul, WBC 3+ 8401/ul, pro 3+。   

用药:干姜6     炙甘草10   扁蓄10   制附片10(先煎)

瞿麦10    淡竹叶10   通草10   凤尾草15

鱼腥草15  川牛膝15   滑石30   x7付

辨证思路分析:患者仍背冷,且喜温饮,淡嫩舌,薄白苔,可知患者仍以肾阳虚为本,故选用大辛大热之四逆汤温肾阳散寒。但患者症又见小便灼热,且小便常规见WBC 3+,某明显又感湿毒之邪,发为膀胱湿热,故用八正散去大黄加川牛膝、鱼腥草、凤尾草清热泻火,利尿通淋。如此则标本同治,应当有效。

三诊:背冷、汗出好转,已无小便灼热,仍小便频,恶风,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尿常规(—)。

用药:干姜10  炙甘草10  菟丝子10  鹿角霜15(先煎)

当归10  白参10    茯苓30    制附片15(先煎)

白术10  生姜3片  x7付

   辨证思路分析:患者已无小便灼热,膀胱湿热已除,故祛清热利尿通淋之品。但肾督阳虚仍存,故续用右归饮加减已归复元阳。方中制附片、鹿角霜、干姜温肾阳,佐当归、菟丝子益肾精,此乃阴中求阳之配伍。《伤寒论》305条说: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4条说:“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方中白参,茯苓、白术、生姜合附子取附子汤之意,用以温肾助阳。

四诊:脊背冷明显改善,唯有上背冷,汗出好转,口中和,喜温饮,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用药:炙甘草10  茯苓15  白术10  鹿角霜15g(先煎)

白芍10    白参15  桂枝10  制附片15(先煎)x14付

   辨证思路分析: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效不更方,继用附子汤温肾助阳。加鹿角霜增强温督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