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话说:“宁穷死,别娶生妻”,有道理吗?“生妻”指的是啥?

 838528296 2022-01-08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是千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的话语,俗话是古人对于日常生产生活细致入微的思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古人生活的一种反映。

既然俗话来源于生活,自然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其中有一部分俗话,是涉及到婚嫁的,这类俗话有很多,例如“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等。

也有一些关于婚嫁的俗话,比较冷门,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例如今天要讲的这句——“宁穷死,别娶生妻”,俗话往往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这句俗话字面上的意思也很简单:指的是宁愿穷死,也不要去娶“生妻”当老婆。显而易见,古人眼中,“生妻”是不好的,那么啥是“生妻”呢?

“生妻”这个词语,起源于西汉文学家李陵的《答苏武书》,文中率先提到了“生妻”这一概念,道:“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后来唐朝的学者李善在其《汉书辩惑》中,解释道:“子卿妇年少,闻以更嫁

从中可以知道,所谓的“生妻”,指的是被休了的,其前夫还活着,将要改嫁的女子。简而言之,“生妻”可以理解为“离婚后的女子”

对待古人留下的俗话,并不能以现代人的上帝视野去解读,而是要代入到古人的时代背景中去。现代婚姻与古代婚姻截然不同,现代人们离婚的理由也与古人不同。

例如,人们对于古人的婚姻制度,也存在着些许的误解,认为古代的男子,是“三妻四妾”,其实不然,古人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成语“三妻四妾”中的三妻,分别指代嫡妻、偏妻、下妻,除了嫡妻之外,剩下的都属于妾。

在唐朝的律法《唐律户婚》中,曾经记载道:“诸有妻更娶妻者,徒一年”,在京剧《梨园春.铡美案》中,陈世美辜负了秦香莲,包公问斩陈世美时,陈世美的其中一个罪行,便是“重婚罪”

同样,古人并不能随便休妻,一纸休书并不是如影视作品中描写的那般,那么容易写出来的。古人休妻得尊崇“七出三不去”的原则。

七出指的是七种情况下可以休妻。

1、不顺父母。古人讲究孝道,认为百善孝为先,如果妻子对双方的父母不孝顺,是可以休妻的。

2、无子。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妻子不能延绵子嗣,古人认为也能休妻。

3、身有恶疾。之所以认为身有恶疾可以休妻,古人给出的理由是:“不可共粢盛”,认为这样不能参与家族祭祀。“祭祀”在古人眼中,也是孝道的表现。

4~7、淫、妒、多言、盗窃。无论是“不顺父母”、“无子”还是“身有恶疾”都是与孝有些牵连。后面四种情况,都是属于个人品行,有些情有可原,例如“淫”。有些未免过于苛刻,例如“妒”、“多言”

因为“生妻”很有可能是因为以上七种情况被休妻,古人的价值观并不能接受这样的女子为妻子,因此俗话才说“穷死,别娶生妻”。

“三不出”是对“七出”的一种补充,所谓的“三不出”,为:

1、所娶无所归。指的是妻子被休了之后,无家可归。2、与更三年丧。妻子曾参与守孝三年。3、前贫贱后富贵。指的是糟糠之妻。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古人的妻子无子,符合七出,可以休妻。但是妻子被休了之后,没有娘家可归,即使妻子无子也不能休妻。

妻子无子不能休妻,岂不是与古人“无后为大”相互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唐律》中记载道:“立庶为长”,也就是说,妻子无子,可以立妾出的庶子为长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