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节相间原理和训练的关系

 诺亚第运动康复 2022-01-10

首先我们身体关节的排列是一个灵活的关节相邻一个稳定的关节,这个灵活和稳定主要是通过关节的形态和结构来界定。

大家平时对这个原理运用最多的是当灵活的关节不灵活了,相邻的稳定关节就要代偿来完成灵活关节的活,这时候稳定关节就会失稳。

举个例子,会员来健身房要减肚子瘦腰腹,所以你带他们练的时候一般都是做各种旋转类的卷腹,因为这些都是腹肌的功能。

但是现在的会员长期在办公室伏案久坐,他们胸椎的活动度是非常差,这时候如果不去恢复他们的胸椎活动度而直接去练这种转体类的动作就会导致不仅腰腹没有练瘦反而还会出现腰痛。

因为腰椎在形态和结构上是一个稳定的关节,而胸椎是一个灵活的关节。

但是反过来讲,当稳定的关节自身不够稳定时候也会导致在运动的过程中相邻的灵活的关节不灵活。 

比如盂肱关节是灵活关节,但是它的灵活是基于相邻的肩胛胸壁关节稳定的基础上。

为什么这个人的肩练不大,不是因为盂肱关节本身的柔韧性不好,活动度不够,而是因为肩周围相邻关节的稳定性缺失导致的。

很多教练一直在训练之前不停的拉伸这些灵活关节周围的肌肉,想让这些关节的活动度正常来保证目标肌肉更好的收缩。

但是有句话是这样讲的,近端的稳定决定远端的灵活。所以远端关节的灵活取决于近端关节的稳定。

只有稳定了肩胛,稳定了胸廓,稳定了腰腹核心,稳定了骨盆,这时候远端的盂肱关节才能更好的完成活动, 附着在上面的肌肉才能更好的受力。

所以你如果想要在训练中让会员目标肌肉更好的受力,不仅要恢复目标肌肉附着的关节的活动度还要训练这个关节上下前后相邻关节的稳定。

还有就是很多灵活的关节其实在闭链时候是需要稳定的。如果灵活的关节在闭链中不够稳定,那么就会导致相邻稳定关节的稳定性发挥不出来。

比如踝关节作为一个灵活的关节在深蹲时必须要稳定才能在运动中保证肢体之间力和量的有效传递。

这时候自下而上的肌肉在做动作时候都能收紧,那么作用在关节上的力就会小很多,这时候力只是从关节传导上去而不是把力集中在这个关节上。

当你脚踩不实的时候你的膝关节就会过度受力导致自身的稳定性无法发挥,这时候整个力的传递就会断开从而造成损伤。

所以关节相间原理要根据不同的训练动作去灵活的运用,再也不要一成不变的去只放松灵活的关节,因为这样有可能会造成相反的结果。

本文作者:陈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