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练功 · 完美身心 日月辉映与你,不见不散! 和諧。歡暢。自然。端莊。 最美練功人 01 冬日闲,好似回到“一切都慢”的从前,煨,就是一个动人的字眼。 煨是什么?是盆中的火。地冻天寒,人们想亲近的,自然是火。耶律楚材在送行友人时说:“幸有和林酒一樽,地炉煨火为君温。”这样的情景,想来都很温暖。 煨食物,要用文火,慢慢的,不急,缓着来。 冬日能用来煨的食物,比如白菜——古名为菘。冬日里,天寒霜重,在慵懒的阳光下,田间地头,白菜身披清霜,展现出勃勃的生命力。“浓霜打白菜,霜威空自严。不见菜心死,反教菜心甜。”这是诗人的体会。 能与白菜煨在一起的,莫若豆腐。煨好后,汤白,汁浓,霜天雪夜,家人团坐,灯火可亲。 还有一种煨,是指亲昵,温存。冯梦龙《警世通言》说庄生的老婆田氏:“那婆娘不达时务,指望煨热老公,重做夫妻。” 突然想到“煨煨功”——就是很细致、很缓慢的体察,功理功法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 比如我们都熟悉的捧气贯顶法,回气的时候,“松腕,转掌,转身捞气”,一开始整个身体动,慢慢不是这样了,用腰带着,腰先走,肢体后走,胳膊放松了跟着,腰放松转到90度,再转回来。慢慢地熟了,气足了,动作就连绵起来了。 身体不柔软,所以就容易生病。“柔软胜刚强”,《道德经》总在强调这个,柔软才是生命力,慢慢煨功,慢慢体会,身也柔软,心也柔软,“推——收——”神态悠娴,怡然自得,动作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练起来真带劲。 02
怎样才能做到是圆的呢? 从里边往外要有圆撑的力量。拿站庄来讲,两臂在体前环抱,两个胳膊应是抱着个圆;在两手相接的地方也是一个圆;虎口张开,也要有个圆在里边。 另外,身体站着也要圆,形体其他各部分也都应该注意圆:腋窝不能挤着,要虚腋,拿气往那一撑一充,要有圆的意思;两个大腿相夹的裆部也要圆,叫调裆,也叫圆裆。 身体各个地方都圆了,周身的气才能更好地通畅起来。要圆,就必须用意念去充。这是总的要求。 一个动作、一个姿势,无论怎么动,在运转过程当中要绵连不断,也就是动作要均匀。 曾经看过一位老功友练功。一套功法慢也绵连,快也绵连。快而不断,慢而不停。非常优雅,也非常有气势。 绵连是动作虽然很快,但是里面没有停,一个动作打快容易,但要总是连着,不让它断了,这个姿势出去到回来就不好做了,所以绵连跟前面的圆又连上了。 一个姿势运行到变势子的时候,若直线出去,直线回来,当中必然要停一下。往前去一折回来,方向变了,当中就有个停。这里边有秘诀,老师讲——所以要用腰去连。姿势或动作断了,可拿气连上了,这就是形断而气不断。有的时候一个动作气跟不上了,但意念不能断。 03 老师以前传授过一种“敛气入骨”的功夫——把气收敛到骨头里面去。 敛气入骨,一种练法是在按形体要求练功的时候,注意收腹缩会阴,这样把气往丹田里边放。 另外练俯身拱腰,俯下去后一起时,快速、一下绷起来,那是能敛气入到脊骨里边去的一个方法。 气首先能入到脊柱里面,有了功夫,再以腰为主宰,通过肌肉肌腱,通过脊柱,传递力量就比肌肉的膜络强大多了,而且传气也传得比较快。 所以,闲来煨煨功是非常有意思的,不仔细煨,尝不到醇厚的滋味。 比如武汉人煨汤,用的是粗陶器,叫砂铫子。因为粗陶透气,煨的时候,可以把油腻渗走,这样剩在铫子里的都是精华。 大家更熟悉的,是煨红薯。灶膛余火,与煨红薯最是契合。似这般普通廉价的红薯,煨熟之后,外焦里嫩,竟如蜜里调油一般,香甜可口。 那么何况煨煨功理功法呢。 探 索 生 命 奥 秘 · 争 取 生 命 解 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