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驱动》上篇:做成一件事的心法(3)

 追梦文库 2022-01-30

2022/01/29

【内容来源】

《认知驱动》 第三章 清除心理障碍

【引子】

本书的目的是,从心法和技法两方面帮助我们做成一件事。内向成长和外向成长则是本书的引子。

————● 正文 ●————

○ NO.1 ○

为什么你总是不快乐?

都说小心无大错,说的就是我们说话、做事要谨慎,现实中往往是太过于谨慎而错过很多大好机会。动物天生就有应对危险的本能,面临危险时都会本能性做出反应,因而动物对危险的警觉特别强烈,胜过自己对喜好事情的反应,而且还是持久性的。

这是我们人类的负面偏好。

这个没什么奇怪:周末了,睡了个懒觉,起来吃了最爱的早点,穿上最喜欢的衣服逛街,买了心仪已久的衣服,满怀高兴正要回家,在拐角处被冒失鬼手上的饮料泼了一身,所有的高兴都泼灭了;孩子考了98分,还拷问另外2分。

其实,坏事并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它还老是困扰我们呢?因为负面偏好会强夺我们更多地关注,好事自然就被晾在一边,而且要弥补坏事的坑,起码要几倍于坏事的好事才能勉强填补;比如我们给亲友的伤害,可能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合不起来。

负面偏好容易让我们陷入不快乐的圈里,幸运的是我们的大脑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会慢慢适应。

大脑和生理都有自己的平衡状态,过于兴奋或消沉本身就是破坏平衡状态,而且还是极度消耗能量,偏偏大脑对消耗能量的事特别敏感,于是就会主动调节达到平衡状态。因此,无论是活在幸福还是贫困的环境,大脑久而久之都会调整到适应的状态,并视为理所当然,最后视而不见,典型的就是亲人对我们的付出,当我们默认接受并习以为常,久而久之就会觉得亲人的付出成了常态,一旦哪天亲人不再对我们付出了,大脑立刻觉得亲情不在,多可悲。

如果这样不好理解,我们不妨再回顾人类的三重大脑:

· 本能脑:主管本能,确保生存,免受威胁攻击。

· 情绪脑:主管情绪,喜欢新奇。

· 理智脑:独有的认知能力,具备理性分析能力。

我们的大脑在认知能力比较差的情况下,都是受情绪脑和本能脑主导,喜欢避难趋易、急于求成,即便我们的理智脑足够发达,也是紧盯着问题,容易忽视问题外的一切,还有点像“情人眼里出西施”看啥都是像问题。

由此可见,负面偏好不正好与人的天性有异曲同工之处嘛。

负面偏好也是人的天性。不快乐是正常的,谁叫我们的元认知不够强呢。

负面偏好是我们过度关注负面的小部分,而忽略了好的大部分。因此,多留心观察会发现活得快乐的人,往往是反其道而行,多关注好的部分,甚至忽视坏的方面。

○ NO.2 ○

走出二元对立,来到成人的世界

《论语·为政篇》有这么一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湖北省云梦县王保清通过自己的半生经历诠释如下: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指十五岁才知道下决心学习。

三十而立:指三十岁才懂得要立志做成一件事(我这一生做什么)。

四十而不惑:指到了四十岁才不犹豫,不疑惑,是对自己的理想、志向、认定的事业不疑惑,不再三心二意。

五十而知天命:指五十岁了没达到目标,才知道这是天意。

六十而耳顺:指到了六十岁,什么话听起来都心情顺畅,反正志向没实现,挖苦、侮辱、耻笑都无所谓了。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指到了这个岁数才真正自由,孔子到这个年纪说话、做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也不会违背道德和周礼。

这样的解释倒是道出了普通人成长心路历程。孔子在思想和教育两方面的成就影响深远,可他在回顾一生时,一直在强调两件事:一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实现,不容易;二是当一个人真正成熟时,他必然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包容万物、逍遥自在。

这两点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其中包容万物也是做成一件事的特质,意味着成熟的人比较理智化容易做成一件事,当然,这仅是相对二元世界的而言。由此,我们不妨从成人世界和二元世界来分析分析。

二元对立世界说白了就是对立的世界,黑和白对立,好与坏对立,对与错对立……在二元对立世界里,人们只会接纳自己喜欢的事物,对于不喜欢的事物就比较排斥,因此在选择方向往往习惯一边倒,并完全排斥另一边。倘若是不喜欢的事物又是自己无法逃避的,心里就特别矛盾,容易陷入束手无策之态。可以说,二元对立世界没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一点很符合人类的天性,大脑就喜欢确定性,面对模糊不确定的事,心里就会感到不适。

偏偏我们终究要走入复杂的社会,就像一颗没有庇护的小草,要尝尽东南西北风,历经成长心酸苦楚,甚至顶着生命的威胁成长。因此,成人为了应对复杂世界赐予的压力,不得不学会独立应对,而且为了走在社会的前列,可以忽略复杂,忍受混乱社会,积极努力改变自己,努力挖掘自身优秀品质,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会应对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甚至还要内化为自身成长的动力,从而滋养自己、成长自己。

现实世界复杂、多维立体、多样性,更不像二元对立世界那般简单,那些我们看不惯的人和事有时候偏偏就是我们不得不去包容。当我们学会包容,发现那些人那些事可以轻松应对。

理性上,走出二元世界,多视角看待这个现实世界,就是要我们更理智地存在。从个人成长角度分析,摆脱二元对立的情绪困扰。

话又说回来,我们并不是说二元对立世界不值一提,那样就太绝对了。我们的大脑喜欢确定性的,我们的行动力也喜欢确定的,倘若我们处于模糊状态,我们的行动力也容易陷入模糊状态,此时我们的大脑就容易任由情绪脑和本能脑主导;当大脑确定选择时,我们的行动力则处于“没得选”状态,行动力自然顺着计划进行。

这不就是二元对立世界的妙用嘛。比如我们给自己确定一下,刷视频是错,阅读是对,这二元对立建立在我们的大脑世界里,一旦拿起手机打开视频则告诉自己是错的,立马修改选择。或许这也是个方法。

总之,能让自己发自内心地感到心平气和并稳步提升,从而成就自己就是个好方法。

○ NO.3 ○

没有一劳永逸

舒适区边缘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关键词,大脑游走在舒适区边缘更利于增强理智脑,在舒适区边缘学习助于提升,生活在舒适区边缘会让我们健康愉悦。

文章图片1

舒适区边缘

的确,太大的压力会逼得我们喘不过气。没有压力了,我们很快会陷入生理退化、精神空虚、思维衰退境地。因此,适度的压力反倒能保持我们的活力,前提是我们能承受的压力。

或许这里理智分析了压力的利弊后,有人觉得一劳永逸不更好嘛,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多惬意啊。反思一下,这是不是很符合我们的天性。倘若我们的天性有那么好,我们还需要改变吗?当然,这样反问并不指望让所有人都能理解,不过我们可以了解一下熵增的基本规律。

熵增是指趋向无序,熵减是指趋向有序;比如冰是水的固体形态,它的分子位置固定,井然有序,熵值最低;变成液态水后,分子开始流动,秩序消失,熵值变大;变成水蒸气后,分子四处乱窜,一片混乱,熵值最高。

文章图片2

熵增和熵减

更直接点就是从能量角度来理解,能量流动是从多向少,从高到低传递,在流动过程中,事物的结构也会从有序走向无序。

我们的身体、技能和认知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主动输入能量维护,随时间推移也会走向混乱和无序,然后瓦解,最后消失。

这就不难理解了,我们的舒适区并不是固定不变,一旦我们没有新的能量注入,舒适区也会消失。这个过程不会以人的意志而转移,而且表现得也不太明显,所以我们很难意识得到。这就是有些人有了钱就会肆意无度挥霍,有人有了稳定工作稳定收入,时间久了发现自己毫无斗志了。

《刻意练习》指出,训练引起的认知和生理变化要想持续,就不能停止训练,一旦停止训练,便开始消失。比如我们辛辛苦苦练成的一手好字,一旦荒废了就开始退化,压力也是如此,长时间没有压力,危险随时都可能出现。

人生就像时起时落的过山车。然而,聪明的成长者会采用合理的策略:无论自己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或处于舒适区,都会刻意保持适度的压力;比如当自己面对巨大的外部压力时,他们会放弃一些欲望、降低一些期待、调整一些目标,或换个环境来减压;当自己处于舒适区时,主动刻意给自己施加一定的压力,随时调整舒适区边缘。

把压力控制在舒适区边缘,让自己时刻处于有点压力,又刚好能承受,这正是成长的催化剂。至于有点压力是多大?我们不妨借用二八法则,即我们每次做到当前最佳水平,再加两成的难度,让身体、思维和认知都接受挑战,比如跑步就要让身体感到有气喘,阅读就读到有些烧脑,写作就写到有些力竭,锻炼就让肌肉产生酸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