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步骤完成新年第一件事:拖延症,退散!

 泊恩心理 2022-02-06

我们的行为并非是没有道理的。

每做一件事都有我们的目的和意义。比如健身可以让我们有好的身材,好的身材会让我们自信,也会让我们变美。

只有清晰了目的和意义,我们才会去执行。

但是仍然会有人存在这种困扰:明明知道这些事坚持完成就会有收获,但是自己就是坚持不住,找借口拖延,甚至觉得自己的借口十分的理直气壮。

年初的计划写下了,到了年尾你发现:啊,又是没有完成计划的一年。

如何摆脱“拖延”?如何正确地制定计划?

今天的内容适合被拖延缠身的你,新年伊始,学点干货,打败“拖延”,成为更好的自己。


“拖延”为什么会缠着你

“拖延”有个对手,叫“坚持”

坚持某件事,意味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但是坚持这件事可以收获成长,甚至是实物的回报,所以在我们的认知里“坚持”就是对的事。

我们坚持运动,可以有健康的身体;

我们坚持学习,可以获得知识的输入,或者通过考试;

我们坚持工作,不仅会提高能力,也会获得报酬……

那么,如此看来,坚持应该是一件“必须完成”的事情,既然“必须完成”,那为什么还会拖延?

即使认可“坚持”的重要性,但是,“坚持”也不是一件让人轻松就可以得到快乐的事情。

人都会趋利避害,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也会这样。

我们会下意识地选择轻松到达目标的方式,一旦你发现这条路可能不好走,你就会“躲开”。

而反应在行为上,就是“拖延”。

试着想一下,你在拖延一件事的时候是不是脑海里也是这些话语:

“这个工作有点难,我先把简单的完成了,再来思考难题。”

“上完了一天的课,好累好累,我想休息,课外阅读就放在明天吧。”

“我每天都这么忙了,都没时间跑步了,不坚持了吧,等到有空了再来跑。”

……

诸如此类的内心,让你给自己的“拖延”包装了一些“完美”的借口,让拖延合理化。

你会承认你在“坚持”的路上出现了困难,但是你却选择了“逃避”而不是“面对并且解决”。

所以我们会拖延,就是这些“声音”在拖着我们。简单而言,困住你的,是你自己。

我们在执行计划的时候,往往只看到结果。站在起点看终点,是茫然的。

新年的开端,你写下了“每天坚持跑步”作为目标,只是看这件事,其实是没有目标感的。

昨天跑了,今天会觉得很累,干脆不跑了;

第二天又没跑,第三天就可能陷入一种低迷的状态:我反正昨天都没跑了,那今天也不跑了。

“拖延”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借口。

你承认了自己的缺点,并且理直气壮地作为你不坚持的借口,看起来是一件理由充足的事情。

但是,当你到了写年终总结的时候,你又会懊恼:为什么自己没有坚持跑步。

你想做的事情,并没有落实到行动上,你懊恼的不是这件事,而是懒惰的自己。

通俗地讲就是,你的身体在执行你不愿意做的事情,但是你又必须完成,最终就变成了一个被动的状态。

“拖延症”

可能与大脑中两个特定区域相关。

戳视频👇👇来看研究人员的详细分析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如何改变拖延症?

拿出纸笔,我们不妨来动手,一起做一份“新”的新年计划:

列清单

1

先把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标写下来:

发现了吗?你看到这份清单的时候,内心是不是已经开始动摇了?

一个笼统的清单并不会成为你的前进指南,仿佛像是阅读别人的生活日常。

现在你可以尝试修改这份清单。

开始拆解

2

根据清单每一项,进行规划:

点开每张图才能看到哦~

现在看看你的清单,似乎又具象了一点,而且比起第一个清单,他更加清晰,也更加好“完成”。

每件事,虽然呈现的是成果,但是对于置身于事情之间的人来讲,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是运动员,当他站在金牌领奖台上的时候,大家都看得到他的高光时刻,却不知道他独自在多少个早起晚归里拼命地练习,没看到他的伤口和内心的挫败。

同样,在规划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看最后的结果,更多的,是要去思考“我如何才能做到”。

千万不要让一份计划只是一张写了字的纸。现在有了计划,我们还需要一些小小的驱动力,促使你去完成你的新年计划。

连续的小奖励

3

那么,根据你的每日任务,你可以设置一些小奖励:

点开每张图才能看到哦~

诸如此类的小奖励,会给你带来正向的激励。

这和游戏的上瘾机制有点类似,为什么大家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里,从操作到得到奖励期间的反馈非常快速。

这样下来,再看看刚列出来的清单和补充了两次之后的清单,你是不是又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了呢?

做到合理的安排工作和休息

对于“拖延”,还有可能是,你真的已经很累了,而不得不拖延手中的事情。

这个时候,我们更加建议你放松休息,让身体和心理都彻底充电之后再继续计划。

一个科学的、可行性高的新年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以理清你的思路,按部就班的生活、工作、休息。

尝试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说不定对于你而言,改变会来得更快一些。

别让拖延症彻底吞噬你。

别忘了点关注,不迷路啊👇

策划制作

首发于:泊恩心理公众号    |    编辑:叶叶

策划:品牌部    |    监制:泊恩医事委员会

泊恩声明

深圳泊恩临床心理专科门诊部对于该文章拥有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利,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改编、转载,该文章由北京市汉坤(深圳)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

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对这篇文章有任何的疑问或者建议,欢迎通过公众号联系在线客服提交反馈。

点个“在看”再走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