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宿食也可用小承气汤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214条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阳明病出现谵语,三承气汤皆可治之。如果伴随发潮热,就排除了调胃承气汤,因为调胃承气汤证内热更重一些,表现为蒸蒸发热,像在汗蒸房里一样,不停歇的发汗,没有间断的时间。而潮热则是像涨潮一样,发作有时,内热较之要小一些。出现“脉滑而疾者”,又排除了大承气汤,大承气汤证的脉象一般脉沉迟有力,不会出现疾数之脉。滑脉一般主有痰湿、妇人妊娠、肠胃中有宿食,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下利脉滑者,当有所去,大承气汤主之”。本条脉滑也是主胃肠中有宿食。疾为数脉,比数还快为疾,也是主热,既有表热“发潮热”,又有里热“谵语”,小承气汤治之。或问,胡希恕胡老认为这是大承气汤证,为什么不能用大承气汤?因为脉证上显示不出有燥,不需要用芒硝润燥。反而脉滑显示出没有结实,没有燥屎,仅仅是大便不通,不可妄攻。
“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康平本独立成条,且退一格书写。
“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小承气汤将息法为煎取一升二合,分温二服,一次服六合。现在一次就服一升,说明比213条要重,不是谵语止就能达成目的,而是要通大便以泻热。如果腹中转气,转气不等于放屁,出现肠蠕动或肠鸣音都可以视为转气,说明内有宿食或燥屎,更服一升以攻下。
“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如果不转气,可能是两种情况,一是热盛于胃,肠道中没有宿食宿便,所以不排气。一是初硬后溏的中寒证,但无论哪种情况,都不能再喝小承气汤了。
“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如果第一天没有转气,第二天也不大便,千万不能认为是病重药轻,再用大承气汤攻下,而是要脉证合参。如果脉象微涩,参212条:“脉弦者生,脉涩者死”,预后不佳。微是阳气虚,涩是阴血虚,阴阳俱不足,此为里虚,不可攻下。谵语潮热说明邪气实,脉反微涩说明正气虚。祛邪则正气受损,扶正则邪不能去,虚实夹杂,故曰难治。难治不是不治,后世医家陶节庵创制一首黄龙汤,在小承气汤的基础上加了补血的当归,补气的人参、甘草,攻补兼施,攻邪而不伤正。曹颖甫提出用外治法或可一试:“用皂矾半斤,开水泡,倾入净桶,乘热坐于其上,其气由肛门薰入,肠内燥矢,必化水而下”。柯琴则提出另一种思路,先用蜜煎导通下,严重的用四逆汤温中,可供参考。

第215条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课前思考:
谵语,有潮热为里热,反不能食为中寒,那病机到底是热是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