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判断阳明病攻下的时机?

 一得斋主人 2022-02-18
第217条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没有说阳明病,没有说几日,直接就是“汗出谵语者”,说明这是一个素体胃中燥热,常有燥屎在胃中的患者,通俗的说,就是一个经常十几天不大便的患者,中风了,没有经过化热化燥的过程,没有阳明内热蒸薰津液的过程,就出现了谵语。
“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此为风也”,康平本为小字旁注,是强调“汗出”是因为中风而不是阳明里热蒸熏。太阳中风汗出是表虚,阳明中风汗出是里实,病机不同,治法各异。由此引出“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的规则,虽然谵语是里实证,可以攻下,但必须过经之后才可攻下。“过经”既非方有执曰所言:“过经,谓宁迟迟,非谓必待十三日后也”,也非程知所言:“然须六、七日乃可下之”,就是指“汗出”从太阳经过到阳明经。就是出现“不恶寒,但恶热”,不恶寒就说明过经了。代表外以解,可以攻下。胡希恕胡老认为这是个二阳并病,“表不解呢,得先解表,还是先吃桂枝汤”。这个观点值得商榷,患者已经出现谵语,用桂枝汤就是以热治热,火上浇油。参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也是等到太阳证罢,变为阳明的潮热,手足汗出之后,才以大承气汤治之。
“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太阳中风是表虚证,如果还有恶风、恶寒,就是表不解,就是太阳没有过经。此时攻下就是“下之若早”,会导致表邪内陷。太阳与少阴相表里,陷入少阴就会影响到心,心藏神,邪热扰心则“语言必乱”。语言必乱不等于谵语,也可能是惊狂或郑声。这是讲先后规则,太阳中风为表虚,谵语为里实,解表之后才能攻下。
“下之愈,宜大承气汤”,“下之愈”,康平本为小字旁注。“宜大承气汤”,一云大柴胡汤,个人认为大柴胡汤确实比大承气汤更安全。

第218条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课前思考:
1. 脉沉而喘满,为什么发汗?
2.喘满谵语,如何治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