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阳明病提纲和病因病机

 道之中 2022-02-20



180

条   


   

   

   

   

原文: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0)

这段主讲:阳明病提纲。

解释:

“胃家”泛指胃肠而言。《灵枢经·本输》说:“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这原本是说经脉的相互联系关系的,后世医学家则据此说明,“胃家”包括了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以及手太阳小肠在内,泛指胃肠系统。《伤寒论》原文有“胃中有燥屎”之语,也知“胃”字含肠在内。

“实”,是指病证的性质。

一般来说,人们常常认为,凡是邪气盛就叫实证,这是根据《素问·通评虚实论》的“邪气盛则实”的说法而来的。因此阳明病无形邪热内炽,胃热漫的阳明热证,为邪气盛,属“实”;阳明病有形燥热内结,腑气不畅的阳明实证,为邪气盛,也属“实”。正如《伤寒论本旨》所说:“胃家者,统阳明经腑而言也。实者,受邪之谓。”故“实”字概括了以上两种情况。

但据我的看法,这里的“实”字,仅指阳明有形邪气内结的实证而言。就《伤寒论》原文来看,张仲景只是把有形之邪如痰、饮、水、湿、食积、瘀血等称作“实”。如在三承气汤证的原文中,曾多处用到“实”字。邪气与痰水互结的结胸证,称“结胸热实”或“寒实结胸”;痰阻胸膈的瓜蒂散证,称“胸中实”;治疗瘀热互结的热人血室证,要“随其实而取之”等等。至于邪热没有和有形的邪气相结,仲景则不用“实”字,如在白虎汤证和白虎加人参汤证中,皆不曾用到过“实”字。不仅不用“实”字,甚至还要用“虚”字,如称无形邪热蕴郁胸膈为“虚烦”,即是其例。因此,就仲景用“实”字的词例来看,“胃家实”当专指阳明之热和阳明糟粕相结的有形邪气阻结的实证而言。亦如《伤寒贯珠集》所说:“胃家实者,邪热入胃,与糟粕相结而成实,非胃气自盛也。”

本条明确了阳明病的病位在胃肠系统,突出了阳明病的病机重点在于“实”,这就是阳明病的主要证候,故作为阳明病的辨证提纲。


   

   

   

   

配图


179、181、185、188

条   


   

   

   

   

原文: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179)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181)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185)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188)

注释:

脾约:胃热肠燥,津液受伤,脾阴不足,使脾为胃行津液的功能受到约束,而见大便硬,小便数,叫做“脾约”。可与第247条麻子仁丸证合参。

不更衣:更衣,为解大便之婉辞。不更衣,即不大便。

汗出濈濈然:濈jǐ,音戟。汗出濈濈然,汗出连绵不断的样子。

这段主讲:论阳明病的成因、分类和症状特征。

解释:

阳明病的成因有三:

一是太阳病汗不得法或发汗不彻,或误用吐、下、利小便,损伤津液,继而导致邪人阳明化燥成实,《伤寒论》称之为太阳阳明;二是外邪侵袭阳明经表,进而循经人腑化热成燥,因燥成实,或宿食化燥成实,《伤寒论》称之为正阳阳明;三是少阳病误用汗、吐、下,损伤津液,少阳之邪人于阳明,由热化燥成实,《伤寒论》称之为少阳阳明。

阳明实证的分类有三:一是阳明燥热约束脾阴,使其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能还入胃肠,而致大便秘结,小便数多,叫脾约。二是形成胃中燥热实证,即阳明腑实证。三是津伤便结,而见大便难。

阳明病的症状特征和病机:汗出濈濈然,是太阳之邪已经完全转属阳明,其症状由无汗变为汗出连绵不断,为太阳表寒全部入里化热,里热逼迫津液外越所致;濈然微汗出,是伤寒转系阳明,也就是太阳之邪初传阳明,里热虽成但未炽盛,太阳表邪未尽,表气尚有不畅。表气不畅,其证仅是微汗而非大汗;汗出连绵不断,则是阳明里热逼迫津液外越的表现。


   

   

   

   
         

配图

01

思维导图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特意做了张思维导图供大家学习和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