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凝、抗板和溶栓药物

 meihb 2022-03-11

血栓形成机制

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

文章图片1
  • 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出皮下的胶原。
  • 胶原首先激活接触的血小板,继发凝血链锁反应被启动而产生了凝血酶,凝血酶再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 依据血栓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及发生部位分类:动脉粥样血栓形成(心脑梗)、动脉栓塞(心源蚀血管源性)和静脉血栓栓塞( VTE / PE )。

血栓分类

文章图片2

血栓弹力图

文章图片3

凝血通路

文章图片4

抗凝药物发展史

文章图片5

抗凝—双刃剑(血栓与出血的平衡)

文章图片6

普通肝素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肝素类药物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低分子肝素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华法林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抗凝药物

文章图片18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4

直接IIa因子抑制剂

文章图片25

抗血小板药物

文章图片26

部分常用抗血小板药物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ADP受体拮抗剂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 溶栓药物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国内VS FDA批准适应症

文章图片40

溶栓禁忌症

文章图片4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