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律诗初级讲座:第十八讲、怎么写承句

 方远图书馆 2022-03-19

图片

以上我们为大家详细讲解了起句的写法。一首诗写成以后,总是要拿出来给别人看的,起句就相当于人的脸,脸有多重要,相信每位朋友都不会不知道,那么,起句要怎么写才会美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起句的写法。

1 兴起。

2 所选物象符合主题的要求。

3 直入主题,不拖泥带水。

4 景语。

5 不得负面。

所谓兴起,按照朱熹的理论就是,兴者,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词也。就是说,为了要表达你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你必须在起句的时候,更确切地说就是在起句的第一分句,要先说一个他物,这个他物就是睹物而兴起中的,既然是,就是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物,这点大家一定要弄清楚。没有这个物,后面的话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抒之情也纯属无病呻吟。

当然,起句的物,只是能看见的实实在在的物还不够,还得要符合主题,不符合主题的物,就不能为主题服务。这样的物,对律诗作品只会损害,不会增益。

一首诗,题目就是主题,他就像一个队长,诗中的物,就像是队员,如果队员不服从队长,各自为重,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起句除了兴起,要符合主题以外,还要求不能拖泥带水,拖拖拉拉,从来就不是什么好习惯,在哪里也不是受欢迎的。

另外,起句还要求是景语,入情太早会是后面的抒情成为多余和累赘,从而使整个作品难以做到层层递进和螺旋式上升,当然也就很难收到想要的升华主题的效果。

最后,起句要求不得有负面的东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这样的: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诗言志,诗言正,由此可见,诗,不同于其他的文学体裁,诗是用来吟唱的,是一种给人美感和享受的东西,一切负面的和太过俗气的东西,都不是诗要表达的内容,比如鞭挞时弊等,就不适合写进律诗里,这种东西更适合写在议论文里。     

刚才复习了怎么写起句,我们都是初学者,起句做到这几点,整个作品就会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档次。

特别说明一下,起句并没有完全讲完,在高级班的时候,我们还会回到起承转合上来,那时候高级班的起承转合会有更细致的内容等着大家,所以,关于律诗的起承转合远远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那么简单,我们的讲义将由浅渐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深入,只要坚持,我们每个人都将会收获很多很多的精彩。     

图片

 现在我们开始讲怎么写承句。     

 承,打开韵典,搜索字,得到的答案是: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能被捧着的是什么呢?虚的东西能捧吗?答案是否定的,捧着的当然就是物,这就是起句的物,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上面一讲要求兴起的原因,兴起就为后面的承作了铺垫。

正因为捧着的是起句的物,所以,承句它就有了第一个功能,即承接起句的功能。

上一讲我们讲到了律诗的景+情,指的是律诗的起句和承句(上章)要用景语,转句和合句(下章)要用情语。

可想而知,承句的后分句就是景语的结束部分了,就是说,上章的物象,就跟演员一样在这个时候都要一一登场了,否则就没有机会了,因为转句不可能也不必要还一直在景上纠缠,转句要开始入情。

那么,作为承句的后分句的物象,作为景语压轴部分,是不是应该比前面部分的物象更为重要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换句话讲,承句的后分句所选的物象相对于前面三个分句的物象而言,应该要更深入,更突出,更引人入胜,更能把作品引向一个小高潮,这就叫承句的扩展和扩张。

从这个层面上的意义上来说,上章所选之物中,最重要的一个就应该安排在承句的后面一个分句的位置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扩展和扩张,这是承句的第二个功能,即扩展扩张功能。

承句扩张和扩张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就是为了转句入情做准备,所以,承句还有第三个功能,就是引领转句的功能,这个功能跟承句的第一个承接起句功能一起,合称为承上启下的功能。

总结起来,就是承句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和扩展扩张的功能。下面我们来看例诗。           

1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诗中,此地承接前面的东城,承非常完美,天衣无缝。万里征引领浮云也是如此,承句的承上启下,非常明显;从此地通过一直到万里之遥,扩展和扩张,也相当漂亮。

结论:李白的承句完全实现了它本身应该有的功能。那杜甫呢?我们来看看:          

2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先说明一下,这里,起句的并不是回家的,打开韵典,搜索,得到的答案是:囘为回的古字;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所以。

如果大家把这里的当做是现代汉语里回来”“回家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里的是现代汉语里回旋是意思。

大家想想,鸟儿一般是在什么地方回旋呢?答案是在空中!那个地方有边吗?当然是无边。那长江呢?长江一般是怎么来形容的呢?是万里长江,对不对?所以,杜甫的这个承句,承上启下,非常到位。

那落木随着长江滚滚而下,是不是带着读者的视线去到无尽的远方呢?这就是扩展和扩张。

结论:杜甫的承句跟李白的承句是一样的完美!

下面再看两首唐诗:        

3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峰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可以看出来,两首诗的承句在承上启下方面都做得很到位。

那扩展和扩张呢?春蚕是一个动态的物,从开始,变成了静态的,用成灰来应答到死,实现了由动到静的过渡,承句做到了扩展和扩张。

第二首诗也一样,只是方向正好相反,生积雪是一个景点,但是作者的实现并没有停留在这个景点上,而是从这个静态的景点上,带领读者捕捉到了动危旌这个动态的景点,这是一个由静到动的过程。这里,承句的扩展和扩张功能一览无遗。  

翻开唐诗,这样的承句比比皆是,我这里就不 一一列举!  

概括起来讲,承句的扩张和扩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 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如例1和例2.所示,跟照相的原理一样,不要把镜头锁在一个地方,而是要通过调焦距,把镜头拉远拉近,这个近可以就是近在眼前,这个远,可以是远在天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承句的扩展扩张。  

2 由动及静,由静及动。

如例3和例4.静和动是两个不同的层面,通过两个不同层面的涉及,同样可以实现承句的扩展和扩张。 

3 各种感觉器官之间互换,如视觉,听觉,嗅觉等。比如前分句写了颜色,后分句就可以写声音。等等,不一而足。 

以上列举的是几中比较常见扩展和扩张的方法,尚有很多其他的方法,需要我们在读唐诗的时候自己去体会和总结,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作一一介绍了。   

承句除了必需承担以上所述的两个功能,还必须是偶句:偶句就是两个有对偶关系的句子,前面的讲义已经做了非常详细的解释。

总结一下,偶句有以下特征:

1 的特征:对,就是应答。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应答:前后分句相对应的第2,4,6位置上的字,平,用仄应答,仄用平应答____ 对平仄;

a 前后分句相对应的位置上物用物应答,非物用非物应答_____对词性;

bi 前后分句相对应的位置上的字,字义上应答_____对字义。

值得一提的是,平仄是元朝开始才有的,而平仄也是现代汉语的概念,所以,这两者都不是唐诗所采用的标准,唐人用的是平上去入,物和非物等概念,我们今天上课之所以采用平仄和词性,完全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和掌握,以便大家更好地运用的目的。

2 的特征:偶,就是关联非常紧密。偶,要求前后两个分句合起来能完成一个完整意思的表达,就好比是前后两个分句就是两个半圆,合起来能够成一个圆似的。关联不紧密的,从来都跟无关.为什么不用一个句子来表达一个圆,而要用两个半圆合起来拼做一个圆呢?这是格律的要求,这样的对称美正是律诗的特色,偶句不允许也不必要由一个句子去独立完成一个完整意义的表达,两个句子合起来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这就是律诗的偶句美。

跟我们现实中家庭生活一样,男女分工非常合理,一对夫妻正好构成一个家庭,和和美美,不亦乐乎。

我们一起看看初1第四讲的例诗:

例诗(1

沿溯非便习,风波厌苦辛。

忽闻迁谷鸟,来报五陵春。

岭北回征帆,巴东问故人。

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例诗(2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

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

平生复能几,一别十馀春。

例诗(3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例诗(4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以上几首例诗,无一例外都符合以上的条件,这就是偶句。    

除了承句要用偶句外,我们知道,承句是属于上章,因此它还必需是景语,同理,在选择物的时候必需选择符合主题的物象,否则,就无法为主题服务,就会使作品乱象繁生,根本无法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

大家试想一下,这样的作品,怎么去跟读者沟通?怎么去得到读者的认可呢?

综上所述,我们对写承句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必需是景语

2 承句所选之物必需符合主题,无条件为主题服务。

3 必需是偶句

4 必需做到承上启下,承句的后分句必需有扩展和扩张。

今天我们对承句的写法进行交流,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如何写转句。

上节课我们留的作业是:四个题目:

《七律·春》《七律·夏》《七律·秋》《1七律·冬》

请大家为这四个题目各写一个起句。要求:

1 兴起。

2 所选物象符合主题的要求。

3 直入主题,不拖泥带水。

4 景语。

5 不得负面。

6 其中有两个起句是首句不入韵,是偶句。

今天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题目,做更进一步练习。

2第一讲作业《七律·春》请给以上题目写起句和承句

1 起句要求:

1)兴起

2)所选物象符合主题的要求

3)直入主题,不拖泥带水

4)景语

5)不得负面

2 承句要求:

1)景语

2)所选物象符合主题要求

3)偶句(对平仄;对词性;对字义;关联很紧密)

4)实现承上启下的功能,后分句要有扩展和扩张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张先连,男,1968年生,六安叶集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六安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皖西作家协会会员,叶集作家协会办公室主任。鄂豫皖三省四市诗词大赛,第三届第四届获得优秀奖,有作品在《八皖拾翠》《安徽吟坛》《皖西日报》《皖西风采集》《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书刊微刊发表,有散文见《分水岭》《光慈文学》《YJ未名文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