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二一六:此法试之颇验,不可以其平易而忽之——经方治愈全身不定处抽搐3年案

 金坛区 2022-04-02

医案二一六

图片

关键词:7剂药后3年抽搐痊愈;咳黑块痰;“此汤为纯阴之剂”


许某,男,68岁,初诊日期2017年3月29日。

主诉全身不定处抽搐3年。

现病史:患者3年前出现全身不定处抽搐,每天均发作,现为求诊治,就诊于我处。

刻下症:全身抽筋,以两胁下为主,每天均发作,每次持续4-5秒,常常夜间一翻身就抽筋,每天晚上发作2-3次,咳痰,每天咳痰几十次,多为黑块痰,二便调。

查体:舌淡暗,苔薄黄,脉沉细。


《伤寒论·辨发汗后病脉证治第十七》说:“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笔者临床体会到芍药甘草汤的方证为:脚挛急,或肌肉抽搐,屈伸不利,内脏阵发性、痉挛性疼痛,无明显怕冷,舌红少苔。本案患者全身抽筋,以两胁下为主,每天均发作,每次持续4-5秒,夜间一翻身就抽筋,每天晚上发作2-3次。符合芍药甘草汤的方证,故辨为芍药甘草汤证。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说:“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笔者临床体会到桔梗白散的方证是:咳痰,块状稠痰。本案患者每天咳痰几十次,黑块痰,故符合桔梗白散方证。

诊断:瘛瘲 芍药甘草汤证。 

治疗:方用芍药甘草汤合桔梗白散。

生白芍60g,炙甘草60g,桔  梗18g,浙  贝18g。

14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二诊:患者诉服药7剂后,抽搐痊愈,咳痰转为清稀痰,容易咯出。

《伤寒论·辨发汗后病脉证治第十七》说:“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四两 甘草四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又《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治第八》中载:“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伤寒脉浮兼有自汗,若是无里症,可用桂枝汤。然此证中又见心烦、小便数之里症,误用桂枝之后出现咽干、烦躁吐逆,为阴虚阳逆之象。

清·尤在泾《伤寒贯珠集·卷一·太阳斡旋法第三》中说:“夫既阴虚于下,而又阳逆于上,则必先复阳气而后复阴气,故作甘草干姜汤甘辛复阳之剂,阳复则厥愈而足温矣,更作芍药甘草汤甘酸复阴之剂,阴生则两脚自伸矣。”治当以回虚阳之逆为先,然此证较四逆汤证轻,故不用附子,以甘草干姜汤即可。阳复,但有小腿部肌肉挛急,可予芍药甘草汤解痉。芍药甘草汤临床应用时应当抓住“肌肉痉挛抽搐”这六个字,广泛运用其治疗有肌肉痉挛抽搐性疾病。

清·柯琴在《伤寒附翼·卷下·阳明方总论》中说:“盖脾主四肢,胃主津液,阳盛阴虚,脾不能为胃行津液以灌四旁,故足挛急。用甘草以生阳明之津,芍药以和太阴之液,其脚即伸,此亦用阴和阳法也。”肌肉挛急,是筋脉不荣。《黄帝内经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载:“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阳盛阴虚,脾为胃行津液职能受限,脾主肉,故可见全身筋脉濡养不足而出现挛急。

清·徐灵胎在《伤寒类方·杂法方类十二》中说:“此汤为纯阴之剂,以复其阴也,阴阳两和而脚伸矣。”方用芍药甘草复其阴,使阴阳和,津液布,而挛急可舒。

笔者临床体会到芍药甘草汤的方证为:脚挛急,或肌肉抽搐,屈伸不利,内脏阵发性、痉挛性疼痛,无明显怕冷,舌红少苔。综观本案患者四诊信息符合芍药甘草汤的方证,故辨为芍药甘草汤证。本案患者服用7剂药而3年之抽搐痊愈,正如清·吕震名于《伤寒寻源·下集》中所说:“此法试之颇验,不可以其平易而忽之”。

 芍药甘草汤的方证为:脚挛急,或肌肉抽搐,屈伸不利,内脏阵发性、痉挛性疼痛,无明显怕冷,舌红少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