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黄帝内经》随笔(五)

 道法自然净土生 2022-04-03

易,道,儒,法,医,兵,同源一体,一道各用,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核心。

古老而神奇的祖国医学,为华夏族的生息繁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中医是中国文化里的一朵奇葩,中医根植于易学之阴阳五行,道学之法天则地,儒学之温润仁心,法学之扶正祛邪,兵学之正奇之用。

华夏族人自称是“龙的传人”,就是源于“苍龙七宿”,源于我们的远祖对“苍龙七宿”循行的观测,观象授时,指导农事。

所以《易经》是华夏文明的总源头,也是群经之首。

中医是《易经》思想的实际运用,也是上古真人修仙的副产品。

《易经》的核心思想就是阴阳。

中医认为阴阳来自天地,天为阳,地为阴。

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太阳照的多为阳,太阳照的少为阴。

同理,中医认为男人为阳,女人为阴。

中医还认为天人同构,层层嵌套,一气周流,有序循行。

天地的阴阳循行变化,在人体之中,同样也会表现出来。

伟大睿智的中医,总结出一套完备的综合体系,来诊断人体这个小系统和天地这个大系统,是否恰合的神奇方法,称之为“望闻问切四诊法”。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医之纲领,冠绝天下。

由于阐述望诊的篇幅展开较大,我们放到最后再来讲。

图片来自网络

先讲闻诊,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闻而知之谓之圣。

闻诊主要是通过聆听病人讲话的声音,判断病人说话声音音调的高低,病人中气的强弱,来诊断病人五臓的病情。

为什么只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就能诊断病情呢?

因为在《黄帝内经》的理解中,人说话的五音对应其五臓,也就是说宫、商、角、徵、羽五音是对应人体的五臓的。

比如,病人说话的音调大多数较低沉,就让病人听一些比较高亢的音乐。反之,病人说话的音调大多数较高亢,就让病人听一些比较悠远深沉的音乐。

这样,就能把病人的五臓调理至平衡状态,把病给治好了。

当然,闻诊更多的一些精妙高超的绝学已经失传了,殊为可惜。

闻诊这种治病方法对大多数人来说闻所未闻,不免觉得太过于神奇了?这还得从音乐的起源沿革讲起。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可见“乐”在古代有多重要。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音乐只是用来欣赏的,这是对音乐本身最大的误解。

在华夏文化中,音乐的诞生,也是为了候气授时,指导农事。

在蒙学经典《千字文》中,也有“律吕调阳” 之说,证明乐器可以“律管飞灰”以候节气。

仅仅用乐器就可以定节气,不得不说我们的祖先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再者,音乐是用来教化人的。

在古代音乐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教化人。

举个栗子,调皮无礼的“熊孩子”,只是听听音乐,以音乐的五音按摩其五臓,听着听着,让五臓和顺了,“熊孩子”就原地变成彬彬有礼的“乖宝宝”,神奇不?

这就是音乐教化的伟大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

再讲问诊,问其五味,以知病之所在,问而知之谓之工。

问诊主要是询问病人二便的具体情况,以及有关病人病患的详细情况。

记得小时候生病了,在厂里医务室看赤脚医生,医生每次都仔细询问大小便情况,那时候都十分不解,总觉得医生怎么对大小便那么感兴趣呢?

直到学习了《黄帝内经》才豁然开朗,原来二便的具体情况,是最能直接反映五臓六腑健康程度的根本依据。

小便的感觉,以及小便的长短,颜色;大便的形状,颜色,气味等,这些都是第一手资料,直接反映五臓六腑“实而不满,满而不实”的阴阳运作机制。

如果大便不好,医生便可倒推出,病人的胃口也会不太好,直接反映出病人脾气虚,气血不足。

如果病人还伴有便秘,医生还会推知是肺气虚,肾阳虚。

健康的人大便是能成形的,而且不干不湿,呈金黄色。

图片来自网络

接着讲切脉诊,诊其寸口,病在何臓何腑,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在绝大多数人的理解里,中医的诊断方法,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脉诊。脉诊几乎成了中医诊断病情的标志。

中医把脉的地方叫气口脉,又叫寸口脉,也叫太阴脉。

在气口这个地方把脉,为什么能把出五臓六腑的健康程度呢?

关于这个问题,《难经》是这么说的:“寸口者,脉之大会,五臓六腑之所终始,故取法于寸口也。”

《黄帝内经》也给出现成的答案:“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臓气。气口亦大阴也,是以五臓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人吃食物进入胃后,胃消化食物,吸收水谷精微之气,胃气又归于肺,肺朝百脉,而寸口是气脉循行的终始点,所以,在气口这个地方把脉,就能诊断出五臓六腑的健康情况。

《黄帝内经》又说:“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也就是说,色脉合参,可以万全之意。意思是说,脉诊再加上望诊,这样诊断病情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