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薄情的世界,一个多情的自己——《山月记》

 昵称63703230 2022-04-08

《山月记》讲述了才子李征因生性狷介而无法融入官场,于是,自恃才情颇高而想成为诗人,但因文名难立,其内心不断在自尊与自卑的激烈冲突之下,最终化虎而去的故事。

故事不长,更多的内容是以李征化虎之后与友人相遇后的交谈为主,而在交谈之中,李征对自己的分析才是整个故事的精髓。尤其是那句“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心存一丝希冀,而不愿与瓦砾碌碌为伍,遂远离时间疏避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地用愤懑和羞耻饲育着懦弱的自尊心”已成为这篇小说最经典的一句话而广为流传。

而这一句话确也写的直指人心,让人无所遁形,其实生活中李征之类的人也很多,一方面他们自诩明珠,清高孤傲,而另一方面却不敢刻苦磨练自己,于是一边孤芳自赏,一边愤世嫉俗,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

小说内容一方面是个人能力磨练的不够,但另一方面这个世界也有他本身的现实和残酷,像小说中当初李征所不屑与之为伍的同僚,最后却又遥居高位,难道这些人全都是依靠个人的能力吗,只怕也不尽然,这个世界除了有着他自身的规则外,可能还有一双让人看不见的手。

就象小说中写道:“简直任何事情我们都不明白,连理由都不知道就被强加在身上的事情也只能老实接受,然后再连理由都不知道地活下去,这就是我们这些生物的宿命”。

这一个“宿命”写尽了人生的无奈,这一段话又让多少人内心戚然。

虽然,生活中大多数人没有象李征那样最终化身真虎,只怕内心也有一头难以驯服的野兽吧,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每个人内心的那一头野兽只怕就是每个人内心最原始、最真实的本性吧,而这最原始、最真实的本性却又往往与世俗、现实不符甚至相悖。

那么我们如何在与这个世俗相处的过程中驯服自己内心的野兽,但同时还能保有自己的真性呢,这只怕就是困扰人们的如何与外界相处又如何与自己内心相处的问题了。

如果象李征那样不顾现实一意孤行,只怕结局堪忧,可是如果一味的流于世俗,只怕也会泯然于众人,其结局也觉可悲,也真让人为难。

现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先要吃饱肚子,然后再去讲情怀,这倒也不失为一种理智的选择,同时我觉得在当今的时代还能同时说到肚子和情怀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很有追求的人啦,因为他们在一个高度追求物质的时代还没有忘记精神。

忽然想到《庄子·德充符》里有一句话:“以知为时,以德为循” 。大师南怀谨对这句话的解读是:“一个人,天下大事也好,个人做事也罢,要了解自己什么时候该进一步,什么时候该退一步,随时随地知道自处之道,随时在道德的行为上,自己知道人生的一个方向,一个路径”。

这大概就是自知,知进退,自守,守自我,自定,定方向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