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开篇第一则读懂了,才算是入门正了!到底什么是“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

 读原著 2022-04-0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般人的理解是:学习知识后经常复习,实践,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这显然曲解,并且极大降低了《论语》的境界!

    要想搞清楚其真谛,必须明白几个关键字词。

    首先是“学”,“学”什么?《传习录》中说得最真切——

 “一以贯之”非致其良知而何?《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夫以畜其德为心,则凡多识前言往行者,孰非畜德之事?此正知、行合一之功矣。“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学而敏求此心之理耳。心即理也,学者,学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孟子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非若后世广记博诵古人之言词,以为好古,而汲汲然惟以求功名利达之具于其外者也。

   显然,学的核心是指学圣人,学经典,学修身。学其他次要的东西的本质也只是为了以畜其德,为了以求其放失的本心,一旦偏离了这个方向,学再多,都是白学,不如不学。

    程颢先生道,“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更不可外求”,“先圣后圣,若合符节,非传圣人之道,传圣人之心也;非传圣人之心也,传己之心也。己之心无异圣人之心,广大无垠,万善皆备”。

   程颢先生之再传弟子王苹对此细致诠释道:“尧、舜、禹、汤、文、武之道,相传若合符节。非传圣人之道,传其心也;非传圣人之心,传己之心也。己之心无异圣人之心,万善皆备。故欲传尧舜以来之道,扩充是心焉耳。”

   其次,“习”什么?如果说“学”是“知”的过程,那“习”就是“行”的另一种表达。

   学得圣贤之道,就得经常习之,在事上以致其良知,扩充本心,尽心知性,这样下去,反身而诚,自有至乐。

    正如《传习录》中又有所言——

    问:“'逝者如斯’是说自家心性活泼泼地否?”

    先生曰:“然。须要时时用致良知的功夫,方才活泼泼地,方才与比水一般。若须臾间断,便与天地不相似。此是学问极至处。圣人也只如此。”

   人相对于一般动物来说,最大的优势和福气是人可以将本心立在主位,让本来纯良的心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像低级动物一样多只能成为食色等感官欲望的奴隶。

    陆九渊先生示心学之要时,曾叮咛省戒弟子们道,“先立乎其大,而后天之所以与我者,不为小者所夺。夫苟本体不明,而徒致功于外索,是无源之水也”,“精神自作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缺!当恻隐时自然恻隐,当羞恶时自然羞恶,当宽裕温柔时自然宽裕温柔,当发强刚毅时自然发强刚毅”。王阳明先生则言:“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

  其次,要明白“朋”是什么。

  “朋”首先绝不是指一般的友情。“朋”的象形字是系在一起的两串玉,《广雅》中说:“朋,类也。”君子如玉,同德同道的君子的才能称之为“朋”!这样的人来了,切磋的都是圣贤大道,成圣之志一类的事,站得高,望得远,信仰笃定,浩然之气常存,当然乐不可支!

    这样的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一生都在不断日新,进化自己,以厚德吸引来,或是感化出更多的同类,最终在修身平天下中完成生命的终极升华。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言——

  '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求天下无治,不可得矣。古之人所以能见善不啻若己出,见恶不啻若己入,视民之饥溺犹己之饥溺,而一夫不获,若己推而纳诸沟中者,非故为是而以蕲天下之信己也。务致其良知,求自慊而已矣。’

   这样一心修道,自性俱足,成圣之志真切,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君子,别人不知道他,不理解他,他有什么好生气的呢?

   王阳明先生就道:“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安有工夫说闲语、管闲事?”

   人,这一生,大致有两个方向可选择,一个是俗向,也就是背离道德的方向,另一个是契合道德,向圣人看齐的方向。这两个方向都非常困难,但是背离道德的更困难。因为不背离的情况下,最多诚修十几年就能见到大效,对生命的改造简直就是更天换地。选择修德,成圣,虽然难,但是,后期特别神奇和精彩。但如果选择俗向的,前期容易,中期困难,后期直接是炼狱。

  最后,即可以得出《论语》开篇这段话的本意了——

  学圣贤之道,立成圣之志,知行合一的致良知,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有同类同志的人从远方来一起弘道,难道不是一件很喜乐的事吗?别人不知道你,你不动气,这不也只是一心在修道弘道上的君子所本自具备的基本修养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