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防己汤,治疗下肢水肿效果好

 任我游129 2022-04-09

黄芪防己汤,治疗下肢水肿,一按一个坑。

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名方,它有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它是用于表虚不固,并且受风邪出现的汗出、恶风、身体困重,表虚湿盛服之康,用于汗出、风寒、小便不利、舌淡胎白、脉浮的病证。它用于风湿感染人体出现的汗出、怕风、身体沉重、浮肿,并且关节出现的疼痛,并且自汗,肿腰以下为重。另外,伴见小便的不利、脉浮,防己黄芪汤是以益气、驱风、健脾、利水为功效的处方。

防己黄芪汤,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功效。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风水、风湿而兼表虚证者。

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

分类祛湿剂-利水渗湿剂

出处《金匮要略》

快速

导航

歌诀《金匮》防己黄芪汤,白术甘草枣生姜,益气祛风又行水,表虚风水风湿康。[1]组成防己、黄芪、甘草、白术。用量防己12g,黄芪15g,甘草(炒)6g,白术9g。用法上锉麻豆大,每服15g,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以腰以下如冰,后坐被中,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现代用法:作汤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方义本方所治风水或风湿,乃因表虚卫气不固,风湿之邪伤于肌表,水湿郁于肌腠所致。风性开泄,表虚不固,营阴外泄则汗出,卫外不密故恶风;湿性重浊,水湿郁于肌腠,则身体重着,或微有浮肿;内湿郁于肌肉、筋骨,则肢节疼痛。舌淡苔白,脉浮为风邪在表之象。风湿在表,当从汗解,表气不足,则又不可单行解表除湿,只宜益气固表与祛风行水并施。方中以防己、黄芪共为君药,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兼可利水,两者相合,祛风除湿而不伤正,益气固表而不恋邪,使风湿俱去,表虚得固。臣以白术补气健脾祛湿,既助防己祛湿行水之功,又增黄芪益气固表之力。佐入姜、枣调和营卫。甘草和中,兼可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2]

配伍特点;诸药相伍,祛风与除湿健脾并用,扶正与祛邪兼顾,使风湿俱去,诸症自除。运用本方是治疗风湿、风水属表虚证之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加减化裁若兼喘者,加麻黄以宣肺平喘;腹痛肝脾不和者,加芍药以柔肝理脾;冲气上逆者,加桂枝以平冲降逆;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加茯苓、泽泻以利水退肿。禁忌若水湿壅盛肿甚者,非本方所宜。

重要文献摘要1、原书主治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3:“此治卫阳不足,风湿乘虚客予表也。风湿在表,本当以风药胜之,从汗出而愈,此为表虚有汗,即有风去湿不去之意,故不可更用麻黄、桂枝等药再发其汗,使表益虚。防风、防己二物,皆走表行散之药,但一主风而一主湿,用各不同,方中不用防风之散风,而以防己之行湿。然病因表虚而来,若不振其卫阳,则虽用防己,亦不能使邪迳去而病愈,故用黄芪助卫气于外,白术、甘草补土德于中,佐以姜、枣通行营卫,使防己大彰厥效。服后如虫行皮中,上部之湿欲解也。或腰以下如冰,用被绕之,令微汗出瘥,下部之湿仍从下解,虽下部而邪仍在表,仍当以汗而解耳。”[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