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行为实践思考:影响股价走势的不是资金,而是预期业绩

 王明鹏 2022-04-15

古希腊哲学家埃匹克迪特斯说过,“人不是被事件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件的看法所困扰”,这是特别强调认知作用。

比如情绪管理这个难题,一般认为情绪管理不好是意志力不够,甚至个人品质不佳,这个认知从实际效果看并不好,我们换个认知,比如情绪是失控欲望,为此对策是延迟满足欲望,是表达欲望,是承担自己责任。

认知到位,才会洞察内在本质,突破表面现象,获得良好对策。

举个股市投资例子。

股票价格走势总是波动起伏,如心电图一般,如果问是什么决定了股价如此走势呢?

一般而言,会认为是资金导致的,毕竟这是买卖双方力量博弈的结果,也是常规认为的量价关系。

但是,这个认知还是流于表面,比如我们可继续追问,为何资金会青睐或者逃离某只股票呢?是什么吸引资金进出呢?

答案就是业绩!业绩好了,资金就来了,所谓“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业绩不好了,资金撤离,所谓“破鼓万人捶”。

用认知行为疗法理论,就是说“影响股价走势的不(仅)是资金,而(更)是业绩”,当然这个业绩一定是预期业绩。

业绩已经实现,就不会对股价有影响,因为主力资金已经提前预测且反映在股价中。道理很简单,年度业绩是每年最后得出的,一旦得出就是固定静态的,但是股价却是从年初就开始波动的,为此业绩只能进行预测得到。

有人说,假如业绩预测错了咋办,很简单,主力资金会率先行动,当然也会是错杀或者高估,最后市场会调整的。

因此,看起来是资金这个外因决定股价,其实本质上是业绩这个内因决定了股价。这个结论符合实际,比如我们想要获得别人尊重,不在于外人如何对待我们,而在于我们自己有无这个实力,也就是常说的“内练素质,外树形象”!

这也是老百姓常说的那句话,“打铁还得自身硬”!

因此,关于股价波动的认知解释是:按照价值理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在股市中股票价值就是股票的预期业绩,表现形式为估值(市盈率),估值又被资金挖掘和推动,从而表现为股价变化,这个股价变化正是市场情绪的代名词。

所以,我们要把常见的股票走势图,添加一个重要指标,那就是业绩估值,这样就具备了炒股三要素:股价K线、成交资金、业绩估值。这个认知解释的目的或者作用,当然就是找到合理对策,采取行动,获得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