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项目学习推动区域学习方式变革

 江边微影 2022-04-24

转变学习方式是深化区域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深圳市盐田区以项目学习为抓手,整体谋划区域推进策略和方案,构建项目学习区域特色课程体系,从整体上提升区域教学质量和水平。

文章图片1

近年来,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区域教育教学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深圳市盐田区以学校特色发展、教学方式变革、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搭建强有力的项目团队,在政策、管理、经费上加大支持力度,以项目学习的关键特征、具体流程、操作工具为突破口,通过学科实验、学段试点、学校试点等逐步实现区域全覆盖。

构建具有项目学习特色的区域课程体系

项目学习既是学习方式的具体表现,也是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指引。盐田区紧紧抓住项目学习的核心要义,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坚持面向真实生活,构建体现项目学习特色的区域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上,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抓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程内容上,围绕真实生活情境,整合学科知识乃至跨学科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理解,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在组织形式上,强调小组合作式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学习结果上,重视实践创新,让学生在探究与创作中完成一定的作品;在资源开发上,扎根学校紧抓学科资源,放眼校外深挖社区资源。

在探索过程中,盐田区初步构建了适合项目学习的“学科 社区”资源驱动型特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从资源开发利用着手,贯通学科与社区两大学习资源,把知识、思维、方法、观念等学科的严密体系与环境、文化、设施、组织等社区的开放素材结合起来,建立起“学科-社区”课程主题矩阵。比如,通过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4个学科领域和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社会人文3个社区要素有机融合,盐田区初步形成了12个项目学习的课程主题,并围绕这些课程主题开发出系列活动方案。随着项目学习的开展,相关内容还将得到进一步丰富,或引进更多学科、开发更多新的主题。

项目学习的具体实施可根据地方课程管理具体规定,纳入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等课程统筹管理。盐田区根据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申报工作要求,明确将12个项目学习活动主题归入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管理序列,包含学科课堂学习、科学发明制作、自然科学实验、动植物生活习性、社会公共问题、生命健康与成长、人文艺术、其他等八大类别。

需要指出的是,该课程体系只是课程设计的参考框架,各学校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独特的资源灵活调整。比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时代疍家文化”课程,盐港中学重点发挥艺术设计的优势,将疍家服饰、疍家水上迎亲、疍家食物等主题与海报设计、动漫制作等进行充分融合,呈现出很好的实践效果。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这些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和应用,再形成区域性项目学习课程资源库,进一步丰富项目学习的主题。

目前,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已开发出20多门项目学习课程资源和30多节基于学科的项目教学案例设计。

文章图片2

研发项目学习的区域实践模式

结合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盐田区进一步细化研发出基于学科、情境、生活的项目学习区域实践模式,旨在引导学生将所学学科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问题解决中,促进学校与社会之间良性互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1基于学科的项目学习

基于学科的项目学习是指向学科关键问题或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模式。它产生于某个现有课程体系中的学科领域,指向学科的核心概念和课程结构;注重融合现有课程材料、学科内容,并将其转化为学科式、项目式情境;重点关注学生多学科知识的习得,促进关键能力的培养及核心素养的发展。

基于学科的项目学习教学设计是以某一学科为基础,以该学科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出发点,问题往往具有综合性和真实性,且需要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完成相关任务。以问题解决为驱动,对与该主题相关度较高的多学科知识进行富有逻辑的巧妙关联,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和建构知识体系,促进深度学习、合作探究等高阶思维发展在课堂上真实发生。

基于学科的项目教学以所融合的各学科知识模块在其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为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设计教学环节,以学生自评和他评的形式开展过程性和终结性等多维评价,以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主要包括五个教学环节:以情境创设激疑惑,引导学生明确问题、厘清任务;以信息查阅开眼界,启发学生设计方案、制订计划;以合作探究导方式,促进学生实施方案、验证假设;以成果展示启智慧,鼓励学生交流互助、思维碰撞;以多维评价促反思,推动达成教学反馈、全面测评。

文章图片3

“探秘人体的呼吸”项目

从9年级化学知识出发,聚焦人体呼吸过程,有效将化学学科中“了解人体吸入与呼出气体成分的差异”、生物学科中“呼吸运动的生理过程”以及物理学科中“速度与压强”等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以问题链驱动学生进行探究。先“测量呼吸速度,构建速度概念”,以每时每刻的呼吸为情境载体,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建构并应用速度的概念;之后,“制作呼吸模型,了解呼吸原理”,教师启发学生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人体呼吸模型,进一步强化对原理的理解;然后,“设计实验探究,明确成分变化”,学生应用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设计实验,检验吸入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差异,从而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与方法;在此基础上,“自主学习讨论,理解物质变化”,学生进一步了解呼吸运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及内在的生理原因;最后,“绘制呼吸图表,总结归纳项目”,小组合作绘制并分享人体呼吸项目总结图。

本项目通过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过程,并以此反馈项目的开展情况。

2基于情境的项目学习

基于情境的项目学习是通过创设现实或虚拟的情境,发展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项目学习主要由团队与主题、评价与导入、汇报与调整、展示与总结等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下又分为若干小的环节。

团队与主题

主要由学校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与学生一起选择课程开发的主题,以构建相应的情境。其中,组建团队和寻找项目不分先后,但需要重点解决“谁来做”“定什么题”“怎么做”“做得怎样”等问题。

评价与导入

紧密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制定“聚焦问题→方案设计→解决问题→成果展示”的评价量表系统,该评价以教师评、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等形式进行。且评价量表于每次探究活动开始时发布,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应达成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以促进跨学科学习和跨学科教学的共同提高。本着生成性问题必须让师生生成性解决的原则,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工程思维的设计和实地调查、访问、实验等方式进行探究,如果需要哪个学科教师的辅助则找该学科教师支持或者自主查找资料。

汇报与调整

学生经过实地走访、分组、聚焦问题、方案设计和初步的问题解决等流程后,面向全班做一次中期汇报,以便教师基本掌握各组的探究进展情况。同时教师可以调整教学资源,特别是给解决问题困难的小组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展示与总结

主要是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向其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教师团队在设计终结性评价量表时,鼓励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和展示。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一起总结,更全面地反馈探究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项目学习提供借鉴和参考。

比如,“树叶为什么黄了——如何制作植物智能补光装置”项目就是基于情境的项目学习。盐田区林园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认识植物》后,对校园的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组成了以科学教师为主,语文、美术、数学教师参与的教师团队,引导学生围绕植物生长进行讨论,通过头脑风暴不断发散和聚焦问题,最后确定探究的主题为“树叶为什么黄了”。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团队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树叶的结构、树叶为什么黄了、如何制作一个补光装置等问题。在中期汇报中发现制作补光装置组的进度比较慢,教师团队在后期对该组进行重点帮扶。经过10多天的探究,终于完成了智能补光装置。

文章图片4

3基于生活的项目学习

基于生活的项目学习是从生活中发现的真实问题出发,提出实际解决方案的学习模式。尤其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行动、信息处理、资源调度、开发思维与创新。

为指导各校开展基于生活的项目学习课程开发,盐田区研发出3SE模式,包含情境导入、职业体验、科学探究、工程制作、汇报展示、评价反思六个课程基本流程要素。

情境导入

指导教师需要从真实情境出发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职业体验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设计解决方案。

科学探究

学生建立真实问题与学科知识之间的连接,并对教材中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通过还原知识获取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工程制作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包括不限于图形化编程、3D建模及打印、开源硬件、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制作工程项目,以解决问题。

汇报展示

向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评价反思

师生共同总结本次课程的优点与不足,并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价,为课程的后续开发提供宝贵经验。

以学习方式变革为抓手,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盐田区扎实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深化,实现了全区教与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区域整体育人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来源丨《人民教育》,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跨学科学习模式区域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HA18036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丨陈尚宝,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级教师;李正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